“这里的西红柿不仅个头大,味道更好!”巨野县独山镇蒋寺张庄村村党支部书记杨继明抱着一筐刚刚摘下来的西红柿笑得合不拢嘴。据了解,通过产业扶贫,该村共建设高标准温室蔬菜大棚30座,甜瓜拱棚60座,此外还有50亩苹果,120亩葡萄,产品通过合作社统一外销到了北京、上海。 2015年,村里参与蔬菜大棚项目的贫困户人均增收1100多元,207人成功脱贫,蒋寺张庄村也摘下了“贫困帽”。
从去年12月31日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来,市委、市政府全面发动市县乡村四级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精准施策,夯实基础、创新机制,推广典型、督导落后,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精准滴灌滴到根子上
7月6日,在曹县青堌集镇班庄村黑木耳种植基地内,密密麻麻的木耳长在菌袋上。种植户王际苍笑容满面地说:“从来没想过,家庭有负担,现在的日子能越过越好。” 昔日贫困户,今日成了致富带头人。王际苍告诉记者,在政府的支持下,他建了5个黑木耳大棚,去年每个大棚产量在8000斤,每斤卖到了12元。除去建棚及人工、原料等成本后,每个大棚年净收益5万元。
从年收入3000元到年收入5万元,对于曾经是贫困户的王际苍来说,这实实在在的变化得益于产业扶贫开发项目。班庄村系省派“第一书记”帮扶村,村集体无任何收入。驻村“第一书记”李秋明说,去年,他把30万元扶贫款以无息贷款的方式精准发放到20家贫困户,鼓励他们建起了60个黑木耳大棚,次年收回资金,再发放给其他贫困户。仅去年一年,班庄村有63户、234人脱贫,村民不仅成功脱贫,还实现了致富。
脱贫贵在精准。为准确识别贫困人口,菏泽市全面完成了建档立卡工作,识别省标以下农村贫困人口39.48万户、91.42万人,贫困对象实现了由“基本精准”到“比较精准”的跨越。根据贫困村、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编制完成菏泽市2016-2018年贫困人口脱贫滚动计划,逐户明确帮扶责任人,确定帮扶方案,填写***手册。截至目前,全市1199个省市扶贫工作重点村、39.48万户贫困户全部签订了《双向承诺书》,基本实现了每村、每户有帮扶责任人。在确保全覆盖的基础上,双方共同制定了“一村一策”、“一户一案”帮扶方案,今年预脱贫17.3万户已全部确定。
产业扶贫扶到腰包里
菏泽市立足产业门类齐全、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因村制宜发展脱贫产业,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制定了 “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及时调度督促各县区编制2016年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方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目前,已有101个贫困村完成方案编制。整合各类资金2.31亿元,带动社会投入25.6亿元,在各县区、各领域培育一批务实管用、切实可行、可复制推广的特色产业扶贫亮点和典型。目前,全市已建成市级“一村一品”专业村432个,扶持带动13.8万户贫困户脱贫。
合力攻坚攻出新思路
据市扶贫办主任蔡维超介绍,菏泽市形成了“市级牵总、县区负责、部门联动、乡镇主体、村为重点、工作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市、县、乡、村扶贫系统工作人员7096人全部到位。眼下,菏泽市党员干部和“第一书记”满怀激情地深入到贫困村驻村联户,带着感情,带着项目、资金和技术,全面实施***, 7.9万名机关干部与35万贫困户实现“一帮一、一帮多”全覆盖,做到了扶贫帮困常态化。
除了夯实帮扶责任,资金投入是关键要素。今年,菏泽市共争取省以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185亿元,比2015年增长79.7%;市级计划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000万元,比2015年翻了两番。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全市共整合涉农资金9059万元用于扶贫工作,有效地推动了工作的开展。
与此同时,鼓励引导“两代表一委员”、企业家、社会团体和爱心人士,在教育医疗救助、亲朋邻里相助、先富帮后富等方面积极作为,形成了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全市共动员“两代表一委员”1.3万人、企业家1100人、社会团体213个、爱心人士3.2万人参与脱贫攻坚,累计捐助钱物达5000余万元。 记者 祝见华
新闻推荐
本报讯 4月15日,备受关注的菏泽原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刘贞坚案在潍坊中院一审宣判。被告人刘贞坚犯受贿罪,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nbs...
巨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巨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