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领家的大棚里,第四茬金针菇正陆续采收装袋,等待前来收购的客商。进入腊月,巨野县陶庙镇前店村金针菇种植大棚内,温暖湿润的气息和着老张满是深褶的笑脸,洋溢着一年的好年景。
连日来,每天早晨四五点钟,张成领便在自家食用菌大棚里,忙着采摘正值收获期的金针菇。记者在微弱的灯光下看到,一簇簇金针菇正从菌袋里探出头来,十分喜人。
“我种植的金针菇是黄色金针菇,和白色金针菇不同的是,产量高,而且耐储藏,可以进行深加工,做成罐头等。”张成领告诉记者,在他种植金针菇之初,技术是最大的难题,于是,他把技术员请进了自己的大棚,虚心请教。“食用菌大棚种植,细节管理很重要,我们起早贪黑在大棚内忙碌着,一点不敢马虎,尽管很辛苦,但效益还不错。”
拌料、装袋、堆垛、灭菌、晾晒、接种……每年从七八月份,菌户们开始一年的忙碌,甚至不分寒暑,睡在棚里悉心呵护每日渐高的小苗:定期给棚里换气透光;菌株出土10公分要用油纸覆盖,以防吹风;达到标准的要及时采收,保证菌顶大小一致……收益丰厚,一方面赶上了好行情,技术过硬也是重要的因素。张成领说,金针菇最喜欢10到18摄氏度的温度,经过多年的摸索,他已经掌握了一手控湿的好技术。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中,金针菇生长速度快又不致腐烂,每年年底上市,在周边种植户里“赶个早茬”,最高能卖到7元左右一斤。
随着金针菇的市场越来越广,张成领的干劲更足了。“我的产品主要销往四川、福建的加工基地,根据目前市场行情和需要,金针菇20年内的销售市场都不成问题。”
张成领在金针菇种植上取得了丰厚的收益,吸引了村里很多闲置劳动力的参与,眼下,他们也已经成立了合作社,齐心闯市场。
“一亩地的纯收入能达到5万元,村民们也都愿意干,从2013年我们成立了合作社,打算拧成一股绳,好好干。”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张成领无偿为农户提供金针菇栽培技术要点、市场信息、优良菌种,并上门指导。
“下一步,我是打算带领大伙形成规模种植,不只是出售金针菇,在有能力的前提下,应该对金针菇进行初步深加工,这样效益会更高。”张成领说,金针菇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且市场广阔,供不应求,村民们有土地,又能吃苦,坚持干下去,一定会有丰厚的回报。记者 祝见华
新闻推荐
...
巨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巨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