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巨野县文明办、民政局深入全县18个镇区办就文明节俭办红白事进行专题调研,群众普遍反映红白事浪费严重。针对这一陋习,借势“双联双创”,巨野向全县人民发出一封《移风易俗倡树新风》倡议书,并随即在全县开展了移风易俗主题活动,一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目前,我们已将文明节俭办红白事纳入‘双联双创\’和驻村工作内容,并把移风易俗工作列入县、镇全年科学发展和社情民意群众满意度调查内容,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与全县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巨野县委书记成伟介绍说。
丧事一碗菜、取消吹鼓班子,一个白事节省四五千元
近来,柳林镇李楼村的老人们都在热议一件事:村里的婚丧事改革。也许是因为牵扯到各家各户,大伙都很关心。
按照以往习俗,办丧事要请吹鼓班子、大摆宴席等,然而,村里近半年来的丧事却办得都没那么“阔绰”。“没有雇吹鼓班子、没有套用棺材,也没有大摆祭品和宴席,一切都节俭办理,一个丧事节省开销4000多元。”李楼村红白理事会负责人李泽柱如释重负地说。
原来,7月份以来,巨野县各村各户都收到了一封《移风易俗倡树新风》倡议书,倡议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反对铺张浪费,破旧立新,移风易俗。同时,巨野县制定下发了《婚丧事操办指导意见和参照标准》,634个村(社区)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并把红白事纳入村规民约,规定本村红白事办理标准和程序。
“开始一些村民也有顾虑,怕简单办事被人笑话,我们红白理事会耐心做事主的思想工作,最终都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和接受。现在,村里谁家有事都是一个样,红事邻里一律不吃酒席,招待酒席每桌不超12个菜、2瓶价钱不超40元的酒;白事一律是一碗菜,取消吹鼓班子……一桩事下来至少能省四五千元。”营里镇姚谢村红白理事会会长刘洪亮说。
每桩事的总花费红白理事会都记录在册
翻看龙堌镇北李村红白理事会的红白事登记册子,每桩事的时间、事主、办事过程及环节、总花费等都有详细记录。
“我们把红白事纳入村规民约。办婚事,事主提前10天告诉红白理事会;办丧事,即时告诉红白理事会。红白理事会不但一个标准为村民操办红白事,而且还对事主、花费等进行记录。”北李村红白理事会会长李广周介绍说。
据了解,巨野县不定期抽查各村移风易俗工作落实情况,并根据民政、公安部门相关记录,每季度统计一次各村婚丧情况,电话调查执行结果,同时接受群众电话举报,对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操办婚丧事宜做到了事前摸底劝导、事中服务、事后监管。
“简”的是经济花费,“富”的是社会文明
“过去人们都好面儿,互相攀比。县里发出文明节俭办理红白事的倡议后,富户认识到了铺张浪费可耻,一般户也正好有了台阶下,加之红白理事会的‘一视同仁\’,消除了从众心理,刹住了攀比之风。”董官屯镇舒王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关资深有感触地说。
“移风易俗离不开村民的自觉,也离不开平台的支撑和导向作用,发出倡议书,成立红白理事会,消除了攀比之风,解决了面子问题。‘简\’的是经济花费,‘富\’的是社会文明。”巨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程凤鸣说。
除了节省巨额开销,移风易俗还改变了传统的婚丧理念和风俗习惯,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正深入人心。在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的同时,巨野县大力实施孝老爱亲、身边好人评选等道德建设提升工程,通过建立道德讲堂、开展“身边好人”评选活动、建立好人帮扶机制,在家庭抚恤、家属就业、子女教育和老幼抚养、住房保障等方面倾斜。目前,巨野县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文明风尚蔚然成风,已先后涌现出孔祥奎、王希刚、张菊霞等省市级道德模范19人,中国好人2名,山东好人18名,菏泽好人7名,推选身边好人典型3600余人。
通讯员 徐巨转 记者 苏成华
新闻推荐
...
巨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巨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