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煤电化基地正在崛起,西部海洋石化产业如火如荼,曾经以盛产粮棉闻名全国的菏泽,如今迎来了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大好时机。
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这是菏泽市委、市政府的庄严承诺,也是菏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的正确选择。
近几年来,菏泽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以年均增长15%以上的速度高速运转,但环境质量、绿色指标却实现了越来越好、越来越优的良性循环。
“吃干榨净”低碳发展
巨野县以设计年生产规模600万吨的龙固矿井为依托,重点培植煤-煤化工-精细化工,煤-煤气-玻璃,煤矸石-发电-建材三大产业集群,开工建设了20多个投资过亿元的煤化工项目。同时,规划建设了县第二污水处理厂,既实现了煤化工园区资源共享,又减少了园区项目治污设施的投入,杜绝了企业超标排污现象。
郓城县煤化工工业园内,洪达化工、富海能源、中海油液化天然气等煤化工企业形成了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将煤炭资源“吃干榨净”,实现了高碳产业低碳发展。
新兴石化工业基地东明县则规划建设了海洋石化深加工基地园区,以东明石化集团为依托,建设了润邦化工、润泽化工等大型石化深加工项目,打造成为了循环经济示范区和生态工业园区。
菏泽的发展离不开煤炭、石油等资源,但是并不完全依赖消耗资源。通过强化科技支撑、加大自主创新,仅2012年,就有1家化工企业入选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新增省级创新型企业6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到29%。
上大压小 加快转调
2012年1月8日,省委、省政府在菏泽召开支持菏泽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座谈会,提出支持菏泽通过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打造“区域生态发展高地”。
菏泽严把项目环评审批关,从严控制“两高一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对能耗大、污染严重、效益差的企业及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坚决实行关、停、并、转、迁。始终坚持环保优先,实施环保“一票否决”。仅2012年,全市就拒批过亿元的各类污染项目17个。
今后,按照“集群化、高端化、集约化”的要求,菏泽将倾力打造8个1000亿元和6个500亿元的产业园区。同时,强力推进节能降耗,从源头上控制能耗过快增长。全面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努力降低资源消耗。
环境立市 “美丽菏泽”
环保是使命,更是生命。菏泽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者们清醒地意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菏泽最具魅力、最富竞争力的独特优势和战略资源。
2012年3月,菏泽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建设生态菏泽的决定》,深入实施“环境立市”战略。未来几年,菏泽将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减少,初步形成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的绿色低碳产业结构。
菏泽市环保局局长杨自源表示,到2015年,全市将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生态经济发展格局,让“美丽菏泽”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记者 常慕城
新闻推荐
...
巨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巨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