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鄄城县富春镇富春行政村姜庄村见到了姜国放,他正在地里查看大蒜的长势。黝黑的皮肤、朴素的装扮,让人很难想象他曾是一名大学生。
和许多大学毕业生选择留在大城市不同,姜国放选择返乡种地,在故乡的热土里追逐自己的创业梦想。毕业回乡后,他成立了鄄城县姜禾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家乡的土地上干出了一番事业,成了家乡创业致富的领路人。
姜国放1989年出生,2013年毕业于哈尔滨体育学院。大学毕业后,他没有留恋大城市的繁华,甚至不顾全家人的反对回到家乡,流转300余亩土地,种植花椒、大蒜、毛豆等农作物。
大学毕业回家种地,姜国放一下子成了村里人议论的焦点,甚至成了村民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对于别人的议论,姜国放都置之不理,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来,让自己从‘反面’教材变成‘正面’典型。”
从大学生变身“农民”,一切都要从头学起。没有种植经验,姜国放就自己在网上和书上学,他还虚心向身边的村民请教。从选购种子、播种、栽植,姜国放就像照顾孩子一样细心呵护,尽管他付出了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没想到还是赔了钱。
“归根结底就是缺乏经验和技术,种地光出蛮力是不行的。”姜国放说。
富春镇党委政府了解到姜国放的情况后,不仅委派专家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还给他报了培训班,让他外出学习。学到了技术,姜国放没了后顾之忧。
每天在地里风吹日晒地劳作,姜国放变黑了变瘦了,家人看到非常心疼,都劝他:“要是不行就别勉强,到大城市找份安逸的工作,不比在这种地强多了。”听了家人话,姜国放只是笑笑,又继续埋头苦干起来。
为了开拓更多的效益,姜国放另辟蹊径,引入大红袍花椒树,种在大蒜地垄里,既不影响大蒜的生长,又多了一份花椒的收入,使每亩地的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一棵花椒树能产三四十斤鲜花椒,如果按去年的行情,鲜花椒一斤能卖到二十多元左右呢。”姜国放说。
付出总有回报。如今,姜国放的合作社效益越来越好,目前年纯收入可达30余万元。合作社经营蒸蒸日上的同时,姜国放也未忘记过反哺家乡人民,他不仅带动周边100余名村民就业,还通过竞选,当上了富春行政村党支部副书记。经过这几年的历练,姜国放已经从一名大学毕业生,蜕变为带领村民创业致富的领路人。
富春镇富春网格网格长宋昌林告诉记者,富春镇党委政府专门制定了相关的扶持政策,鼓励种植户种植大蒜、辣椒、毛豆等一系列农作物。包括养殖,镇党委政府也专门拿出了系列的扶持政策,根据不同情况,为种植养养殖户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宋昌林说:“我们欢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及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为家乡的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记者 焦同帅 通讯员 刘永霞
新闻推荐
▲日前,在鄄城县阎什镇阎什行政村扶贫车间内,20余名工人正在缝纫机前加工睡衣。据了解,该车间负责人张建荣于2016年返乡创业...
鄄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鄄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