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档案姓名:郭利荣性别:女出生年月:1985年10月党派:中共党员荣誉: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多次被鄄城县法院嘉奖及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获鄄城县“孝老爱亲”先进个人等
“来到法院不久,第一次电话传唤当事人,我打了对话草稿……10多年过去了,直到如今的庭审,我依然保持着‘打初稿’、‘列提纲’的习惯。”
说此话的是鄄城县法院富春法庭副庭长郭利荣。10多年来,她以贪为耻,以勤为标,以惰为戒,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兢兢业业敬业爱岗
郭利荣自幼便对法官职业充满敬意,尤其是在家族亲人因不懂法经历一场纠纷后,她更是坚定自己未来的事业方向。大学时,她选择了法学专业。2008年毕业当年,郭利荣顺利通过司法考试,2009年顺利通过公务员招考,考入鄄城县人民法院,逐渐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法官。
刚到法院,郭利荣被分配至城郊法庭任书记员。第一次接触案件,向被告送达时,毫无经验的她心里难免露怯,她思考多时:这是一桩离婚案件,原告女方向法院诉讼离婚。如何有效传达被告男方,又不引起对方的抵触情绪?她打了初稿,首先设计了避免称呼对方“被告”,而是以打招呼的方式,拉近和当事人的距离,在轻松的聊天中将案件信息有效传达给被告,表明法院是给双方化解矛盾、处理问题的地方,为了家庭和睦,对方很乐意配合到法院领取手续并积极参与调解。这样的目的,就是以中立温和的态度,避免以激烈的言辞刺激对方,从而造成被告方抵触而致使其拒绝出庭。
就这样,“打初稿”的习惯从书记员延伸到助理审判员,一直到如今的员额法官。
身披法袍 肩扛道义
案件无小事,如处理不当而持续发酵,随时可酿成重大后果。郭利荣深知法官的责任与担当。
2017年春,她接手了一桩“赌气式”的财产损害赔偿案——一位78岁的老汉,状告另外两位60岁的老汉。此案起因于五棵杨树,原告牛某称其几年前栽种的杨树被两被告私自砍伐销售,而两被告虽承认其土地数年前曾经交换,但否认其地头里的杨树为原告栽种。因年代久远,加上三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致使原被告三个家庭的矛盾加深。原告牛老汉抱着“不蒸馒头蒸口气”的态度,仅请律师的钱就远远超过五棵杨树所售金额。而两位被告也上了“牛劲”,奉陪到底,就是不赔一分。
为了避免矛盾激化,促使邻里和谐。郭利荣苦口婆心,给双方三人做了大量工作。甚至她对原告讲,干脆他损失的杨树钱由她来出,但遭到牛老汉的拒绝。郭利荣没有放弃,她从邻里关系的和谐大局讲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两被告愿意各拿出50元给原告,而原告也放弃上诉。就这样,一桩赌气式的纠纷案得以化解。
为了群众的利益
法律不光用于震慑犯罪,同时起到教化民风的作用。
2017年4月,一起赡养案放在了郭利荣办公桌上。75岁的李老太育有二子二女,本已子孙满堂,其长子却以当初分家时“一碗水没端平”为由,拒绝赡养老人。结果造成不光老人赡养成问题,而且兄弟失和,兄妹反目。开庭那日,郭利荣早早来到,望着躲在庭内一角偷偷抹泪的老人,她的心里一阵阵酸楚。
她给老人的几个孩子做工作,以“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的劝导方式,让他们从老人的角度出发,提出“今年老人都75岁了,还能享几天福?”看到个别人依然不通事理,一向温和的她厉声喝道:“亲情哪能以金钱算!就不怕亲朋邻里戳脊梁骨?以后还好意思在村大街上站、在社会上立足?”几句话,说得那人满脸通红,随后答应了以后好好赡养老人,兄妹四人达成轮流赡养协议,不仅老人生活有了保障,兄妹四人关系也有所缓和,案结事了。
“当好法官,仅仅是温和的好脾气还不行,对待那些不通事理的人,必须恩威并施。”郭利荣深谙此理。记者 雪晴 通讯员 慧星
新闻推荐
近日,在鄄城县阎什镇大舜创新果园里,一群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正在给栽种好的地瓜秧苗覆土,炎炎烈日下,他们干得热火朝天,汗水浸...
鄄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鄄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