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快黑了,李正骑着电动车,匆匆赶到村头的“生态林地鸡养殖基地”。已经进入鸡舍的4000只小土鸡,因为李正的到来被惊得四处乱窜。一会儿要给鸡舍生火加温,每天的这个时候,李正是一定要在场的。
“这些小鸡仔最怕冷了,温度低于30度它们就会被冻‘感冒’,即使是夏天也要生火加温。”李正对记者说。
村里来了个八零后村支书
2018年2月,李正被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选派到鄄城县大埝镇立屯村。李正是湖北人,1984年出生,从小在城市长大,农村对于他而言,只不过是书本里读过的地方。
“从小我就没在农村待过,我知道这个担子会很重。既然组织上信任,工作上需要,我就要尽最大努力去做好。”李正说。
李正认为自己首先要做一名村民,才有被选举为党支部书记的资格。他在村里租了一间民房住了下来,茶余饭后就和村民一起聊天话家长。村民们看到这个从省城来的年轻人,不但没有架子,还一心想着如何帮他们脱贫致富,在选举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投了他一票。就这样,李正在2018年3月全票当选为立屯村党支部书记。
成了村里的一份子,又当选为村里的党支部书记,李正越发觉得自己责任重大。
大埝镇拟将镇驻地周边7个自然村拆迁合并成一个中心社区,立屯村也被纳入搬迁之列。既然村子要搬迁,村内的基础设施是不能再建设了。但是,为了解决村民眼前出行难题,李正为村里修建路面2.9公里,改造低洼积水道路100米,改造生产路680米,配套改造路肩4.8公里,绿化村村通道路4公里。
生态农产品打开致富新门路
在李正没来立屯村之前,村里没有任何集体收入来源。“一个村如果没有集体收入,就等于一个空壳村,工作开展难度会很大。”李正说。
为了解决立屯村“空壳村”的现状,也为了让村民尽快脱贫致富,李正煞费苦心,根据立屯村现有的资源,找到了多条致富路。投资90万元建设江苏益客配套项目现代化立体式养殖鸭棚;投资30万元建设蔬菜大棚;投资30万元与大埝镇黑木耳种植基地合作,采取群众种植、合作社回收的方式,鼓励部分群众转变种植结构。
最近,李正又把重点放在生态农产品上,利用村里的闲置林地,建设30多亩的“生态林地鸡养殖基地”,所有鸡的防疫和食物由他本人把关,确保安全、生态、绿色。
李正还探索种植生态菊花,目前已经种植菊花15亩。为了做到真生态,菊花地里没有打一点灭草剂,所以要经常雇人拔草,这也正好给村里富余劳动力创造了工作岗位。
“去年,鸭棚为集体创收9万元,每个困难户分红969元;蔬菜大棚年度创造收益2.47万元,每个困难户分红380元。根据今年的行情,黑木耳能收益10万元,加上生态鸡和菊花,今年应该会有更多的分红。”李正如数家珍地向记者娓娓道来。
条条致富路农民笑开颜
集体收入有了,困难户也有了可分红的产业。但是,这些距李正的目标还远远不够。
李正看到村里有很多留守老人和妇女,他们因为要照顾家不能外出打工挣钱。为了帮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李正在村委办公场所西侧建设了一处32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引入藤编加工,组织群众培训,目前已经开始生产。
焦同起和焦士涛是立屯村的两个困难户,他们听说养殖蚂蚱收益不错,但是没有资金。无奈之下,找到了李正。“他们想养蚂蚱,我觉得很好,必须支持,就赶紧陪着他们到阎什镇实地考察了一番,感觉确实不错,当即给他们每人买了2个棚的蚂蚱苗。今年蚂蚱行情非常好,两个老大哥已经开始赚钱了。”李正笑着说。
李正还利用扶贫政策,为他们申请5万元的贷款。现在,他们两家靠养蚂蚱走上了致富路。村里不少村民见状也在考虑学他们养蚂蚱,奔小康。
对于李正而言,还有一个更加艰巨的任务,那就是为立屯村培养接班人,打造一支战斗力强的村委班子。
“接班人已有了初步人选,计划今年8月份完成村委换届,努力从输血向造血转变,为立屯村打造一支‘永不撤离的工作队’,真正管理好这一系列的产业,这样我才算完成了使命,无愧组织对我的信任。”李正说。
记者焦同帅刘永霞
新闻推荐
在鄄城县旧城镇武西庄村西的养殖场门口,摆放着十多个塑料筐,这是客户为预定鸡蛋而留下的。客户为了能买到新鲜的鸡蛋,每隔两...
鄄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鄄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