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菏泽 今日曹县 今日单县 今日定陶 今日成武 今日巨野 今日郓城 今日鄄城 今日东明
地方网 > 山东 > 菏泽市 > 今日鄄城 > 正文

乔玉良:耄耋老人的“红色书法”情结

来源:菏泽日报 2019-05-24 18:06   https://www.yybnet.net/

他出生在战乱年代,饱尝人间疾苦。他视毛主席为恩人,83岁笔耕不辍苦练毛体,被授予“中华红色艺术家”称号。他执教40余载,桃李满天下,却默默无闻地生活在乡村。他就是鄄城县什集镇乔庄村的乔玉良,一位年过八旬的耄耋老人。

近日,记者在乔庄村一座颇有岁月感的老房子里见到了乔玉良。“提笔、落笔、用墨都需要严谨认真才行,因为书法艺术讲究的就是神韵。”乔玉良一边挥毫泼墨一边说。交谈中,一副毛主席诗词跃然纸上。作品看上去如行云流水、张弛有度。

乔玉良自幼喜欢书法,他一生都热衷于临摹毛主席字体和诗词。乔玉良说,这都源自于他曾经生活的那个苦难年代。尽管,距今已很久远,但是乔玉良依旧记忆犹新。

“我一出生就被打上了‘贫农’的烙印,吃不饱,穿不暖,小小年纪尝的最多的就是挨饿的滋味。”乔玉良说。父母为了让一家人能活下去,丢下年幼的乔玉良兄弟两人,远走他乡去乞讨。

“父母走了以后,我们兄弟二人相依为命。靠着家中仅有的一口锅煮点东西吃,才不至于被饿死。”乔玉良说。可是有一天,他们赖以生存的锅却被人偷走了。

“锅被偷了,我差点哭死过去。想想那个时候,实在太苦了。”时隔这么多年,回忆到这里,乔玉良竟然忍不住哭了起来。

“后来,毛主席领导人民翻身做主,我们才过上了好日子。我才能上学当老师。”乔玉良说。

在乔玉良心里,毛主席就是他的恩人。从此,他开始用心临摹毛主席的字体和诗词,一天都没有间断过。时间久了,乔玉良的书法越练越好。“那时候,宣传标语、大字报都是让我来写。”乔玉良说。

后来,乔玉良考上了菏泽师范。在上学期间,他曾经受邀到一所小学代课,代课结束后,他教过的学生都不舍得他走。

“学生们依依不舍地送了我十几里地的路,还不肯离开。那时候,我就想,毕业后一定要回来当他们的老师。”乔玉良说。

师范毕业后,乔玉良如愿以偿做了一名老师。而且这一做就是四十几年,直到退休。

退休后,乔玉良更是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练习书法上。他每天身居陋室,潜心书写。尽管,他没有名师指导,完全靠自学,但是,他写的字,却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他的作品也多次在市、县展出。在参赛中,他的作品曾荣获盛世东方大赛银奖、河南华神杯大赛中一等奖、辉煌中国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金奖、北京翰墨神州书画院夕阳红大赛两次金奖。同时,他还被评为中国百强书法家画家。他的书法还被刊登在了《魅力中国——当代书画艺术精品典藏》(珍藏版国礼卷)上。这些荣誉并非偶然,它们的背后饱含的是乔玉良无数个白天黑夜汗水的挥洒。

“去年,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书法名家作品大赛中,我又获得了金奖,大赛组委会还将我的作品烧制到了紫砂瓷器上。”乔玉良高兴地说。

获得了这么多荣誉的乔玉良,其实连个像样的书房都没有。

“这些年,他一直都在饭桌上练字。每天,吃过饭,桌子一擦他就把纸铺上了。”乔玉良的老伴指着那张又矮、又有些破旧的饭桌告诉记者。

“后来,孩子们看到我获得了这么多大奖,就给我做了一个新书桌。”乔玉良说。

乔玉良所谓的新书桌,也只不过是用一块木板拼凑而成的,摆放在一间不足十平方的小屋里。上面摆放着几只毛笔,和一个用来倒墨汁的碗。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乔玉良老人却依旧坚守自己的红色书法之路。他说:“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写多久,但是,只要我还能提得动笔,我就会一直写下去。”

记者焦同帅通讯员刘永霞

新闻推荐

老人迷路走失 民警凌晨救助

本报讯(通讯员杨兆福记者胡德光)5月5日凌晨,鄄城县公安局红船派出所民警出警救助一走失老人,受到群众好评。当日凌晨2时...

鄄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鄄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芍药花海迎客来2019-05-13 11:30
评论:(乔玉良:耄耋老人的“红色书法”情结)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