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新闻 曹县新闻 单县新闻 定陶新闻 成武新闻 巨野新闻 郓城新闻 鄄城新闻 东明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菏泽市 > 鄄城新闻 > 正文

新农民 新生产 新风尚

来源:大众日报 2014-12-08 15:32   https://www.yybnet.net/

□吴宝书丁秋松报道图:八旬老人当选“好儿媳”,邻居们前来祝贺。图中右三为她百岁的公公,右五是她八十岁的丈夫。图:农闲时节,富裕起来的鄄城农民在村里文化广场上跳起自编的广场舞。□本报记者吴宝书刘芝杰本报通讯员曹晓旺丁秋松

对于乡村文明给农民带来的变化,鄄城县委书记谷瑞灵常说的一句话是:“看乡村文明行动是不是成功,核心就在于农民文明素质是否得到了根本提升,基层群众能不能长期受益。一句话,就是要让农民发自内心地笑起来。”

农民素质大大提升

乡村文明行动开展以来,鄄城县投入了大量资金对农村道路进行硬化、绿化,对农村房屋外墙也都进行统一粉刷。已有的成果能不能保持?村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

在环卫一体化方面,鄄城县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立起“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机制。

陈王街道前曹村保洁员包秋云担任村里的保洁员已经有4个多月时间,她告诉记者,原来村民扔垃圾都是在街上随手倒掉,有了垃圾桶也很少有人扔到里面,现在大家都养成了倒垃圾的好习惯,很多家里还都用塑料袋包好再扔,街上路面的垃圾也几乎没有了。

西曹村村民曹养乾说,原来村里人盖房子,邻里之间经常为了争“一砖之地”吵架甚至大打出手,现在大家都相互谦让了。曹广德则认为,是“文明”让乡亲们开始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知道你是文明村,原来吵架的都不好意思吵了。人的素质提升是慢慢改变的。”曹广德说。

文明的言行,随着乡村文明行动的开展,在鄄城的每个村庄都生根发芽。郑营镇党委副书记沈鑫告诉记者,过去当地把骂街形象地称之为“卷街”,就是说一个人用脏话席卷一条街,现在这种现象基本没有了。前曹村村委主任曹养中说,原来农村光膀子上街很正常,现在光膀子的越来越少了。原来年轻人聚到一起,基本就是喝酒、打扑克,甚至还有赌博的,现在年轻的凑到一起,商量怎么致富成了主要话题。

在引马镇大黄庄村采访时,记者注意到,村里道德讲堂黑板上粉笔书写的《弟子规》还没有擦掉,该村党支部书记葛广福说,这是最近道德讲堂开课时他写的。他除了讲《弟子规》之外,还讲《爱岗敬业争当模范》课。另外,周作树讲授的《一个老党员的故事》、张爱香讲授的《婆媳关系怎样处》和葛全涛讲授的《远亲不如近邻》,也都排好了课程。

乡村文明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善行义举四德榜的评选及上榜公示。鄄城县440个行政村全部设立了“善行义举四德榜”,村委会与有赡养老年人义务的家庭签订《孝老爱亲责任书》,签订率达到90%以上。

郑营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杜群认为,善行义举四德榜以及好青年、好学生的评选,公示出来后很有说服力,挂在墙上就能对大家潜移默化地产生深层次的影响。杜群介绍,冯庄村的“好媳妇”孙香莲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15年,还要照顾两个孩子,里里外外都是一个人。“如今周围的邻居都喜欢聚到她家,亲眼看到她是怎样当好一个‘好媳妇\’的,也都会跟着她学。”杜群说。

致富有了新门道

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

鄄城县委副书记、县长张乾山介绍,在开展乡村文明的同时,为适应新的生活方式,鄄城县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去年一年新种植中药材1.5万亩、油用牡丹2.2万亩,新增造林2.2万亩,新发展各类规模养殖场62个;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2家,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达到11家,有4个农产品生产基地9种农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农业结构的调整,直接带动农民增收。今年还要继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综合产出效益。”张乾山说。

郑营镇冯庄村大多数居民都住进了整齐划一的2层小楼,家家户户都有太阳能、空调,再加上统一的自来水和污水回收、处理系统,与不远处的老村有着天壤之别。家家能住上小洋楼,除了受益政府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扒了老房子进行复垦建新房子得到补贴外,更多的是因为村民的腰包实实在在鼓起来了。

村民冯广忠告诉记者,如今该村的农民都不靠种地来钱,而是靠村里的“三大产业”。村里有六七十户人家都在外从事屋顶防水的工作,成为村里百姓发家致富的一条好路子;村民冯广强以前在外从事过建筑工作,带着同村几十人一块干,逐渐都成了电力工程施工的包工头。另外,冯庄村在家的留守妇女,大都在自己家里从事人发(假发)加工赚钱。

陈王街道位于三国时期曹操之子曹植的封地,其中前曹、西曹等5个村庄的居民大都姓曹,在此基础上,5个村联合组成曹氏庄园,开展生态旅游项目,建设以文化、旅游、休闲养生为主导,兼具寻根问祖、生态农业、服务功能的宜居宜业宜旅游生态文明新社区。

随着景区建设的逐步完善,前来游玩的游客逐渐增多,景区内前曹村的不少村民在自己家里搞起了“农家乐”。今年4月,前曹村32岁的村民郭春林报名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农家乐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烹饪以及接待流程等。培训完之后,郭春林又将家中厨房、餐厅和洗手间都按照全县农家乐的标准进行了改造,在家里当起了老板。“家里自己种的绿色蔬菜加上干净卫生可口的烹调,吸引了很多城里人来体验,周末大约能接待3拨客人,收入很不错。”郭春林说。

古泉街道胡窑村借助村里常年种植桃树的优势,发展林下经济,形成“上果下养殖”的模式,开展“春季赏桃花、夏季农家乐、秋季摘果子”的农家乐。村里大路和小胡同都全部硬化,打造桃文化一条街,并且配套游客乘坐的人力三轮车,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乡村旅游产业。“已经有农家乐40户,接着还要再改造、验收40户。”胡窑村党支部书记赵景明说。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村民尝试通过互联网寻找致富路子。陈王街道前曹村之前有不少村民从事木材粗加工,盈利微薄,村民曹养华从网上查询到制作细木工板的技术和销路后,自己建起加工厂,盈利能力大大增强。在他的带动下,前曹村又有多人开起了加工厂。

生活方式更时尚文明

记者在郭春林家采访农家乐的经营情况时,不时有村民到她家串门,主要是为了看看郭春林家改厨改厕后的样子。看过之后的村民纷纷表示,要将自己家的厨房和厕所也进行改造。

记者了解到,改厕之前,鄄城县农村厕所大部分为直排式,排泄物直接污染浅层水和地表水,若遇到天旱季节,经常枯干缺水,其污染更为严重,导致痢疾、伤寒、肝炎等肠道传染疾病流行,长期以来严重威胁着农民的身体健康。

以陈王街道办事处为例,他们本着“统一设计、统一购料、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的原则,从物料准备、厕所选址、厕瓮安装、卫生厕所的维护等方面,给予村民全程服务。同时,按照“上级补助为主、农户出资为辅”的方针筹措资金,具体为:中央和省县每座配套资金600元(其中部分资金以改厕器具形式发放),要求参与改厕户出资300元,剩余改厕资金由街道财政补齐。

用了几千年的旱厕改成了冲水马桶,过去只能到城里网吧才能享受到的互联网,也成了很多农户家里的“新大件”。陈王街道前曹村村民孙霞今年32岁,她告诉记者,除了听音乐、追电视剧之外,村里和她年纪差不多的年轻人也会通过网络购物。据悉,现在村里约40%的年轻人家里安装了宽带,除了娱乐、购物之外,更多人通过网络学习种植、养殖方面的知识,寻找致富门路。

路好了,网通了,快递车方便到家了,农村人也兴起了网上购物。以前需要到大城市才能买到的时尚服装,现在的农村年轻人在家里点点鼠标,中意的商品就能送到家门口。

与互联网一起“下乡”的,还有集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广场舞。鄄城自古就有扭秧歌的传统,此前因为没有合适的场地和活动经费,一直靠着村民们的热情惨淡地延续。郑营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杜群告诉记者,按照传统观念,村里的老百姓都不喜欢出去进行锻炼,更别说让他们扭秧歌跳舞了,所以一开始组织村民跳广场舞的时候,大家都不好意思跳,大屏幕接连放了几天后,一些年轻的首先跟着学起来,后来年纪大的也都加入进来。郑营镇党委副书记沈鑫说,原来当地说谁爱跳舞,就是说这个人不正经,现在跳舞成了村民休闲健身的重要方式,经常去镇上广场跳舞的广场舞队就有二三十个。

开展乡村文明行动以来,鄄城在全县农村大力推进建设一个文化大院、一处文体广场、一个农家书屋、一支文艺演出队伍、一条文化宣传长廊“五个一”工程,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打造新载体。全县440个行政村已全部建有文化大院、农家书屋,一半以上的行政村建有文化健身广场和健身器材。全县71支文艺演出队伍,长年活跃在基层,年演出500余场,惠及观众达30余万人次。今年以来,全县组织公益下乡演出1000多场,培训农村文化骨干10万人次。

新闻推荐

鄄城: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

□记者吴宝书通讯员傅成银报道本报鄄城讯“喂,户医生,我是梁秀梅,胃病又犯了,您能来一趟吗?”鄄城县临濮镇户屯村70多岁的梁秀梅老人前几天在家里犯了胃病,疼得走不了路,她拨...

鄄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鄄城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新农民 新生产 新风尚)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