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自己建自己的房子,最关心质量和进度。”12月18日,尽管天气寒冷,但掩盖不住唐丽说起新村住房的热情。在东明县长兴集乡8号村台上,黑岗村村民唐丽看着房子地基用的钢筋密密麻麻,能抗8级地震,而且是一级防水,心里美滋滋的。
在长兴集乡8号村台上,部分楼体已经封顶,从远处看,犹如古时的城墙,威武壮观。长兴集乡8号村台是东明县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的24个村台之一,也是首批迁建试点村台,占地面积807亩,可安置4个自然村的1302户居民。按照规划,房屋共有70平方米到210平方米十种户型,村民每人基本拥有35平方米的面积,社区还配套小学、幼儿园、卫生室、超市、文化广场、扶贫车间、社区服务中心等。“明年5月,群众就能搬进新房了。”长兴集乡8号村台乡级指挥长郑钦印说。
东明县是黄河流入山东的第一个县,多年来,近12万滩区群众深受黄河水患之苦。而今,采取就近就地淤筑大型防洪村台安置的方式,让群众住上安全的“别墅”,过上幸福的城市生活。
“我们终于要告别担惊受怕的日子,搬进政府为老百姓建的新楼房。”长兴集乡找营村71岁的刘进涛老人,从小生活在黄河滩区,从他记事起盖了六七次房子。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几乎年年发大水,房子不是被冲坏就是被泡塌。”刘进涛说,那时的房子是土胚房,遇水就塌,房子年年修。后来改建成了砖瓦房,也难逃洪涝之苦。2003年,黄河兰考段生产堤两次决堤,洪水涌进东明县南部滩区,找营村被“泡”,刚刚吐穗的玉米全部淹死,屋子里全是水,家具粮食无一幸免。无奈,他和家人只能在院子里临时搭帐篷居住。
多年来,东明滩区群众陷入“三年攒钱、三年筑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的轮回循环,因房致贫是滩区贫穷的主要原因。本着“地相近、人相亲、俗相同”的原则,根据群众意愿,在不增加群众生产半径的基础上,东明县探索出了就近就地淤筑村台建设新家园的迁建方式。
按照《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东明县滩区新建的25个新村,共涉及4个乡镇、148个自然村、3万余户、近12万人,计划总投资100多亿元。其中,除一个村子整村外迁,其余24个村台均在黄河滩区建设。
按照“一村一韵、一村一品”新农村建筑风格,进行高标准建设。作为两个试点村台之一,长兴集乡8号村台采取边检测边建设的方式,为后期的22个村台社区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这种吹沙淤填建村台的方式,早在2004年东明县就开始探索实施了。长兴集乡竹林新村成功的迁建案例,成为后期滩区新村建设的有益探索。
竹林新村由5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村内建有外观统一的两层楼房,平坦整洁的水泥路纵横交错。
“竹林新村为今天的村台迁建提供了经验。”东明县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指挥部副指挥长刘庆喜说,目前两个试点村台和一期的12个村台正在紧张建设中,二期10个村台正在进行地基处理。试点村台预计明年5月开始搬迁入住,2020年底24个村台全部完工。
谈到未来,刘庆喜高兴地说,村民全部搬迁入住后,政府将对土地进行复耕,并采取土地流转、招商引资等方式引进高新农业项目,重点发展旅游观光和蔬菜相关产业,想法设法增加群众收入,确保滩区群众能够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
通讯员王恩标胡显扬记者彭传军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宋飞罗建方王恩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东明县把领导干部带头实践,解决群众反映强烈问题为主...
东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