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报记者 淑娅
11月9日17时30分,市中心血站接到市立医院血库科的紧急通知,有一位稀有血型 (RH阴性B型血,又称 “熊猫血”)的产妇大出血,需紧急输血。市中心血站副站长张西雪得知消息后,立即向全市82位拥有RH阴性B型血的市民发出信息,随即有8位市民表示随时“待命”。10日8时30分,三位拥有RH阴性B型血的市民来到市中心血站献血,希望能帮这位产妇渡过难关。
血站接医院紧急通知
市中心血站副站长张西雪向牡丹晚报记者介绍,“当时已经下班了,我突然接到市立医院血库科发来的紧急通知,说是东明县的一个产妇大出血,需要紧急输血,血型是RH阴性B型血,我赶紧又返回血站,通过我们的内部系统向全市82名拥有该血型的市民群发一条献血通知,随即有8名市民表示可以来献血。”张西雪说,当时他又紧急联系市立医院血库科负责人,得知医院还有该血型血液库存,但随时可能需要支援。
随后,张西雪就将该消息通知这8位热心市民,他们都表示会随时“待命”。张西雪从中选出3位市民,让他们等待消息。
三市民第一时间献血
11月10日上午,牡丹晚报记者在市中心血站见到了前来献血的三位热心市民。
“我看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晚上8点多,挺担心的,也不知道这位产妇的具体情况。后来得知暂时不用输血,我就一直等待。我给血站的工作人员说,今天我不关机了,如果有需要随时跟我联系。”今年19岁的孙楠楠对牡丹晚报记者说,当晚她一直等待献血通知,等到次日凌晨3时才睡下。早晨接到献血通知后,她马上就赶到了血站。她说:“我在两个月前做了一次小手术,但我觉得身体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可以献血,而且像我们这种稀有血型的人找到匹配血型本来就难,所以就没多想。”
在建设银行上班的张晓东是昨天赶来献血的三位市民之一。他说:“我今年43岁,2006年献血时知道自己的血型是稀有血型。其实我已经有两次晚上来献血的经历了,真希望患者平安。”
家住菏泽开发区佃户屯办事处沙窝社区的李松保今年53岁,他接到通知后也一直在等待,昨天一接到通知就赶到了市中心血站。
这三位市民分别献了400毫升的血液,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赶紧将这些 “救命血”送到了市立医院。
产妇仍在重症监护室
市中心血站副站长张西雪介绍,“熊猫血”出现的概率仅千分之一,也就是说1000人里会有一人血型是“熊猫血”。“参加过献血的市民才会知道自己是不是 ‘熊猫血\’,仅靠测血型是测不出的,必须有专门的仪器才可以。在菏泽每年大约有6万人参加无偿献血,对拥有‘熊猫血\’的市民,我们每年都会组织一次联谊会,一是增进感情,二是及时掌握他们的情况。”张西雪说。
11月 10日 10时 30分,牡丹晚报记者在市立医院重症监护室外见到了这位大出血产妇的家人。原来,该产妇家住东明县武胜桥镇,今年30岁,已生育两子,这次已怀孕7个多月。11月8日晚,她觉得肚子疼,9日凌晨双眼看不到东西,家人赶紧把她送往医院。9日上午,她被转到市立医院,因大出血,孩子没保住。医生说,她的情况属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需要大量输血小板和全血。
截至昨晚,这位产妇还未脱离生命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