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孔博) 麦古金银花生态种植示范基地位于东明县武胜桥镇陈屯村西南部,2016年,结合扶贫产业发展,基地在试种成功的基础上,新增种植面积150亩、6万余株,整个种植基地规模达到260亩、10.4万株。金银花种植基地积极发挥产业扶贫带动作用,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为合作社及农户提供种苗,指导农户种植、管理。由基地统一收购,进行烘干处理,对外销售,带动农户走上产业发展之路。针对贫困群众,基地给予种苗30%的优惠,免费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帮助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致富。金银花亩产干花约250斤,按50元/斤算,每年可帮助群众每亩增收1万余元。
家住武胜桥镇陈屯村的朱敏丽今年48岁,家里有两位80多岁的老人,还有3个孩子,其中两个儿子还在读大学,大女儿在外地打工,丈夫也出去打工赚钱。“俺来这基地干活已经两年了,主要就是摘摘花、锄地、浇水,摘花一斤能挣4块钱,一个月能挣到2000多元,这儿离家近,一边在基地打工还能顾着家里。”朱敏丽说到。
今年54岁的郝玉英同样家住陈屯村,眼睛有疾病,身体也不太好,丈夫今年68岁并且有病在身,干不了农活,只能一直在家休养,儿子不幸去世,就剩下一个闺女,也嫁到了离家较远的地方,家里还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要照顾。面对着家庭的重担,郝玉英眼睛尽管不方便,但还不得不担起全家的重担,出去挣钱养家。郝玉英告诉记者:“现在比以前好多了,之前也去一些工厂找活干,但人家嫌我年龄大,眼睛还有问题,都不愿意让干,只能靠捡废品卖点钱过日子,现在在这儿摘摘花干点力所能及的杂活,一个月收入1500元左右,生活好了些。”
“旺季时有400—500人在基地工作,淡季的时候有30—80人工作,贫困户占到了全部员工的一半。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不管年龄多大,来基地了,我们就收。村民们在基地主要是做些挑挑拣拣的工作,年龄稍大点没有问题,既然建了这个基地,就要保证这些贫困户有活干,有钱挣。淡季时,员工需求量小,她们会优先考虑贫困户村民,让贫困户一年四季有活干。”麦古金银花生态种植基地管理人员说。
据了解,在金银花采摘期,用工量较大,不仅为本村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而且吸引周边贫困群众前来务工。采摘期每年分四茬,每茬25-30天,基地每天用工400余人,按人均每天50元工资算,每茬可带动贫困群众每人增收1500余元。通过基地的帮扶带动,已累计帮助60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进一步发挥了扶贫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新闻推荐
妈妈抱着孩子走出医院。记者荆鹏飞摄□记者荆鹏飞生活日报3月3日讯3月3日,或许是张永立和妻子吴俊平近来数月最高兴的日子,四胞胎“齐鲁泽阳”中,大女儿和三女儿终于可以出院了。今年1月9日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