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子雕像(资料片)
王义尚
冉子(公元前522年—前489年),春秋战国末期鲁国(今山东定陶冉堌镇)人,字子有,亦称冉有、冉求,有子嗣。生于鲁昭公二十年,孔子得意门生之一,小于孔子29岁。他在孔门四科当中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其擅长理财。青年时期曾经担任过季氏的宰臣,后拜师孔子,并辞官随孔子周游列国。
冉子性谦逊长于政事,孔子称赞其才可于千户大邑,百乘兵马之家,胜任总管职务。鲁哀公五年(前490)秋,经公之鲁推荐,回鲁当上季氏家族的总管,期间曾率鲁军击退齐军的侵犯,并身先士卒,立下赫赫战功。孔子晚年归隐鲁国,受到冉子的很多照顾。唐朝贞观年间,他被唐玄宗追封为“徐侯”,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封其为“彭城翁”,南宋咸淳三年改封为“徐公”,明嘉靖九年更正祀典,改称“先贤冉子”。
史传,有次鲁国第十代宗主孟武伯问孔子:“冉有是否能够胜任办政事?”孔子就回答说:“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就是说冉子可以在诸侯国当邑宰,或在卿大夫家里做家臣,表明他很有政治才华。还有一回,鲁国大夫季康子问孔子:“冉有可以从事政治吗?”孔子回答:“求也艺,于政呼何有?”就是说冉子多才多艺,对于办好政治没有什么困难。政治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而要干好这门职业,必须得具备各种才能。也就像子贡通达物理,子路的果敢、果决,都是办好政事的好人才一样,冉子在他政治上的天赋,主要是多才多艺。子路也曾向孔子请教怎样才算是一个完备的人,孔子的解释是:“要有臧式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少欲望、卞庄子的勇敢,再加上冉求的才能、技艺及礼乐的陶冶,也就可以算是一个人格完备的人了。”
由此可见,冉子的才艺在当时是非常出色的。而且他能够受到当政者的赏识,有机会出来办理政事,虽然与子路同样具备政治才华,但两人的性格却完全不一样。子路是较果敢、果决,冉子比较退让,孔子对二人的教导方式也有所不同。比如说,同样听到一件和于仪礼的事,孔子对子路要求需请教父兄才可以去做;而对冉子则要求听到后要马上去做。这表明冉子天性较迟缓、稳重,所以鼓励他要勇于实行,而子路擅长好勇胜人,所以抑制他退让一些。
冉子不仅在政事上如此,在求道方面,也显出他谦让的个性。例如,有次他跟老师说:“我不是不喜欢您的道,实在是我能力不够啊!”孔子随即指正、鼓励地说:“能力不够总要去做,做一半就停止,而你现在却先为自己划定一个范围,是停在那里不前进呀!”足见冉子并不是没有能力,而是孔子对他还是抱有很大信心的,因此才那么鼓励他。由于冉子这种谦退的个性,有时在做事上难免会有太过或不及的情形。以致在公西华出使齐时,他替公西华的母亲申请“安家费”,所给的数目竟超过孔子所说的很多倍,虽然是一番好意,但如此则不合中道,因“君子可周济穷迫之人,而不使富有的更富有”。
冉子还能够做到随时关心百姓,他有次跟随孔子到卫国去,看到该国的人口很多就问:“这个国家的人口已经很多了,还需要给他们增加些什么?”孔子回答:“要使他们富有。”冉子又问:“等百姓都已经富有了以后呢?还需要再给他们增加些什么呢?”孔子微笑一下又说:“要让他们都接受好的教育啊!”嗣后,冉子在孔门中多以德行著称,享有很高的威望。《史记》载:“孔子曰‘授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孔子尤其是对冉子十分器重,他任鲁国司寇时,冉子曾为中都宰。后来冉子得了不治之症,孔子亲自前去探望。他紧紧握着冉子的手望天长叹,悲痛异常。直至冉子去世后,为其在故乡冉堌集修祠建庙,以示纪念。
史料记载:冉堌集村始建于春秋时期,“冉求(子)系出于周聃季载,与冉伯牛、冉仲弓三贤鼎足,世居山左。”秦汉时期为吉旺里,称冉山。据《曹南文献录》记载:“汉高祖自丰沛起兵灭秦,至吉旺里驻跸,练士卒于冉山南,改冉山为冉堌。”《冉氏族谱》亦有类似记载曰:“改冉山为冉堌。”自汉代改称冉子堌,或称冉堌。明清和民国初年归属曹县,1946年划归定陶县(现为定陶区)。
在位于山东冠县县城西北九公里的高王段村东,也有一处冉子墓。据传,是冉子生前来冠县讲学到此不幸病故,按古人“葬不择地”的习惯,遂将其葬于此。至今,冉子墓附近尚有“添病”(今田平)、“亡断”(今王段)、“孝子哭”(今未改)等村名。证明这段史实。该地冉子祠始建年代已无法考证,但在晋代著名的地理著作《水经》中就有明确记载,可见年代已久远。
新闻推荐
“这种假发是阻燃环保材料,熟练的女工一天平均能有80元收入。”近日,在定陶区杜堂镇袁姑村腾泉假发加工厂内,公司负责人邵腾...
定陶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定陶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