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避难时的古井
历代保留下来的残垣断壁和石碑
遗址保护碑
在定陶区城东北6.5公里处的杜堂镇戚姬寺行政村,有一处东周至汉代的古文化遗址,名曰“戚姬寺”,也曾叫“戚姑寺”,因四周高于地面,还被叫作“戚堌堆”,就连村名也因其改为戚姬寺。
戚姬寺,顾名思义,因汉高祖刘邦爱妃戚姬而得名。据史料记载,戚姬是梁地(定陶)戚家寨人。在楚汉相争时,刘邦彭城一战失利,逃至定陶戚家寨时已筋疲力尽,追兵已至眼前,就在走投无路时被戚姬父女所救。刘邦有感于戚老翁救命之恩,又见老翁女儿戚姬长得眉目俊秀,天仙一般,遂生爱慕之心,与戚姬结为夫妻。刘邦登基称帝后,册封戚姬为贵妃。刘邦死后,被吕后残害致死。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刘恒即位,为戚姬平冤昭雪,并在其故里定陶戚家寨修祠建寺,以示纪念,后人把戚家寨改名为戚姬寺。
戚姬寺建在高岗之上,原有大殿三间及配房,曾经历代重修,寺内建筑古老庄严,雕梁画栋,脊角微跷,飞禽走兽,遥相呼应,大树参天,傍晚归鸦回巢,绕寺飞鸣,似哀戚姬,故有“戚姬晚鸦”之说,也是定陶古八景之一。20世纪60年代,戚姬寺遗址遭到严重破坏。
据戚姬寺行政村村会计张继芳介绍,各级考古研究部门曾多次对其进行文物普查,2006年12月7日,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保留有几块省、市、区遗址保护碑。目前,村内还留有刘邦避难时的古井,曾因年代久远损坏严重,村两委对其进行了修缮,戚姬寺也因年代久远损坏严重,残存的一面庙墙也已如风雨飘摇中的一叶浮萍,随时都存在倒塌的危险。杜堂镇正在对戚姬寺遗迹进行重建,挖掘文化旅游资源,造福乡里。文/图 记者 时苏建 郭阳阳
新闻推荐
春光无限好,奋进正当时。目前,定陶区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推动全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菏泽市万福实验...
定陶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定陶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