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陶区仿山镇深入学习新时期“枫桥经验”,立足本镇实际,凝聚红色情怀,延伸服务空间,念好“营、网、情、深、稳‘五字经’”,走活提升服务退役军人管理保障能力“一盘棋”,焕发起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鲜活生命力,让军人军属幸福感、获得感、荣誉感明显提升。
为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2019年4月,仿山镇党委、政府率先建立一个高标准的镇级退役军人服务站和48个村级(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并根据服务人员的不同职业爱好和技术特长,组建起8个融宣传、文化、教育、农技、防疫、调解、应急、环保等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队,极力营造拥军崇军政治文化氛围,完善配备便民设施、人员保障,提升服务能力,让辖区内退役军人重新找回“家”的感觉。
为真正服务管理好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仿山镇充分利用智能数据库和网络信息化等技术手段,探索推行“退役军人网格智能化”服务管理新模式。他们以镇退役军人服务站为中心支撑点,以48个村级退役军人服务站为网格基本点,实行退役军人“一人一档”信息采集,统一网络信息管理,建立信息共享、联勤联动、合理处置、精准帮扶、动态管理等机制,打破业务部门壁垒,在服务对象入伍、服役、就业、优待等各个环节,提供精准高效的闭环式、全周期性服务。截至目前,该镇共排查采集退役军人信息1365条,光荣牌悬挂率100%。优抚对象共578人,其中60岁以上老兵392人,烈士子女25人,参战返乡人员67人,带病还乡人员58人,老复员军人11人,烈属7人,伤残18人。自2020年以来,先后协调解决退役军人就业、患病、养老、子女就学、宅基地建房等问题118件,看望慰问参战老兵35人次,开展宣讲革命传统精神教育活动5次。
紧扣“情”字,多元化温馨服务,是仿山镇服务退役军人的工作“法宝”。他们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分层级搭建信息传递联络平台,广泛吸纳退役军人“入群”,“线上+线下”,敞开心扉,倾心交流。担当“群主”的镇、村级退役军人服务站人员及时收集“家人们”的诉求建议,通过信息网络快速反馈到智能数据库,调动多方力量,采取多种渠道,用真情为退役军人解难释惑。去年春节前夕,微信群中有几位烈属家人提出要寻找散葬多年的亲人墓碑,一个信息牵动众人心,仿山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崔学军闻讯而动,查资料、找信息、访农户、跑乡野,转发共享单位和朋友微信工作群20多个, 动员管区、村干部和退伍军人80余人,他们在不到半年内寻找定位8处烈士墓碑。消息传出,退役军人微信群“大拇指”“ 小红花”频频闪亮,其中一位烈属这样留言:是你们让俺流离多年的亲人遗骨终于找到“家”,衷心感谢大家、感谢党!
仿山镇凝聚多方合力,延伸服务触角,让军人穿上军装光荣,脱下军装无忧。他们在发挥好48个村级退役军人服务网格点和6个企业“退役军人之家”基层服务效能的同时,竭力助推“丕文司法调解室”“蓝剑劳务队”“小红帽宣传队”“仿山斑马救援队”“科技110”“防疫120”等8支新时代志愿者服务队的作用,选聘出130余名具有不同特长和业务技能的退役军人参与服务活动,引领他们精准对接退役军人需求,用心用情用力开启退役军人的心灵之窗。一年来,“小红帽宣传队”曾参与撰写、拍摄抗美援朝老兵、对越自卫反击战参战人员和退役军人创业奉献先进事迹28篇;“丕文司法调解室”帮助现役军人家属和退役军人化解家庭、婚姻、交通事故等纠纷和宅基地矛盾36件;“科技110”帮助军人家属和退役军人解决种植、养殖和加工服务业疑难180余人次;“蓝剑劳务队”仅帮助退役军人讨回拖欠工资一项就达38万余元。
合力服务、暖心服务、延伸服务,解决了基层无“脚”,政策落地难、服务开展难等问题,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全方位的温馨服务解开了退役军人心中的“小疙瘩”,消除了他们多年的后顾之忧,唤醒了他们脱下军装、不忘军魂的浩然之气,实现了他们奉献“出彩”的华丽蝶变。
年近90岁的邓集村退役老兵邓彬,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多次荣立战功。他带病复员返乡后默默无闻,无怨无悔,从没有向党和政府提出过任何要求,并且他还积极动员子孙7人参军入伍,报效祖国。
仿山镇卫生院防疫医生曹忠新,是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三等功臣。2003年参与抗击非典时他冲锋在前,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时,年近花甲的他再次主动请缨到防控一线工作。
朱集村65岁残疾老兵朱慎启,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拄着双拐参与上街宣传劝导村民和村路口值班,还把家人拉入到志愿者队伍中去,依旧保留着军人保家卫国、担当奉献的情怀。
通讯员 李怀鹏 记者 刘卫国
新闻推荐
精雕细琢潜心创作作品张长路展示创作完成的作品指点徒弟进行雕刻陶丘核刻是一门集观赏、把玩、佩戴、收藏于一体的微雕艺...
定陶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定陶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