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单县龙王庙镇刘土城村这座富有鲁西南特色风土人情的村庄吸引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中国农业大学许珍珍等四位博士组成的“乡村振兴调研团”。
“2020年8月,我曾跟随导师参加过刘土城村乡村治理实践优秀经验调研。确定博士论文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想到刘土城村在乡村振兴中的探索与实践。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聚合了一系列的机制和方式,以最低的成本,改变了农民的生活习惯,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把群众组织起来。群众凝心聚力,作为主体力量共同推动乡村振兴。”许珍珍说,“我们采访了不少村民和村干部,通过调研采访和走访感知,我们时刻见证着不一样的乡村之美!”
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刘土城村为何能引起北京高校博士的关注?
乡村自治重心下移
“三治融合”的机制之美
2019年,单县抢抓“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机遇,紧紧围绕“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创新开展了“乡村夜话”“孝善敬老饺子宴”“垃圾分类”“新时代文明实践银行”“敬老互助合作社”等活动。“刘土城村在村级的治理层级下,设置了小队长、街长等层级,分别由村里的退休干部、老党员、退伍军人担任,可以在垃圾分类等活动中,实现逐级引领和监督。这将自治、法治、德治的神经末梢延伸到基层群众之中,让‘三治融合’更有保障力量,更有生命和活力。”许珍珍感触颇深地告诉记者,“这是各项活动得以稳妥推进、常年坚持的一项重要机制保障。”
乡村夜话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形式,是村民表达诉求的重要渠道,县乡甚至市委领导也来参加乡村夜话。群众中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得到及时反馈,得以有效沟通和解决,有利于加深群众对干部的理解,有利于增强干群、党群关系。
这些活动大大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村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在开展活动过程中逐步得到增强提高,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融合”焕发出勃勃生机。
美丽乡村生态宜居
洁净文明的生态之美
10月16日,记者走进刘土城村,看到村干道两旁的槐树依然茏葱,巷道里的石榴笑脸迎客……处处呈现出洁净文明的生态之美。
刘土城村81岁的街长杨金义告诉记者,村里分为四大片区,每一片区配有一名保洁员,负责收区域垃圾,14条街道各有一名街长负责。“一家一个小桶,装可沤垃圾;5户一个大桶,装不可沤垃圾。谁家分得好,保洁员、街长心里都清楚。对分得不好的户,保洁员拒收垃圾,街长也会主动上门督导。”
为让垃圾分类变成村民的习惯,刘土城村每10天开一次培训会。由群众中威信很高的老街长杨金义担任讲解员,讲垃圾分类知识,对分得好的户用新时代文明实践钞票进行奖励,以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一张‘钞票’能在村里的超市换6个馒头,是很好的激励和引导。后来,更多地转化为一种荣誉、象征。现在,由于家家户户都能做好垃圾分类,村里开始实行综合积分制,对各项活动综合积分最高的村民按一、二、三等奖进行米面油等物质奖励。”许珍珍告诉记者,“刘土城村生态环境建设取得好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基层工作机制的建立完全契合了农民的思维习惯,在于抓落实落到了实处、抓到了细处。”
引领群众崇德向善
淳朴孝善的“情态之美”
在刘土城村,每月农历初九上午举办孝善敬老饺子宴,将本村75岁以上老人组织起来吃饺子,由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党员干部和本村村民义务帮厨,目前已经连续举办了60多期。
鲁西南自古就有学善、从善、扬善的传统美德,单县的“孝善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单县在全县502个行政村、8个城市社区共举办孝善敬老饺子宴6000多场次。通过举办孝善敬老饺子宴,融洽了邻里之间的关系,在全社会营造出孝善敬老的浓厚氛围,将孝善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展现出特有的“情态之美”。
据了解,刘土城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单县乡村治理经验成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研究成果。2020年,中国农业大学何慧丽教授曾带领8名博士生进行为期20多天的专题调研。这次“博士调研团”将在单县围绕“乡村振兴”主题,进行为期半个月的驻村调研。“我将把在单县感受和见证到的乡村之美,写进博士毕业论文。以铭记这段充满朝气、干劲和探索、创新精神的乡村振兴之路。这种探索力量是乡村振兴中更深沉长远的大美!”许珍珍感慨地说。通讯员 谢 丽 记者 王富刚
新闻推荐
近日,央广新闻热线400-800-0088收到群众反映称,在山东菏泽单县莱河镇崔口村,大多数村民名下的城乡居民医保账户近五年来莫名...
单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单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