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郭阳阳)12月29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菏泽市“十三五”教育改革发展情况。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将充实教育资源和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作为民生工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市各级教育资源持续增加,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逐年提高。
“我们始终坚持教育优先,教育投入逐年增加。”市教育局总督学蒋银忠在会上介绍说,2020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预计为152亿元,比2015年(95.2亿元)增长56.8亿元,增长59.66%。“十三五”期间,对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在享受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的基础上给予倾斜补助。此外,建立了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拨付机制,实现了各学段生均经费保障机制全覆盖。
坚持改革创新,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启动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了高中“分数+等级”考试的录取方式,推出了教学“十公开”监督机制,建立了“底线管理+特色发展”的中小学办学评价体系,推出了中小学特色发展、自主办学、规范办学的组合拳,学校整体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在创新教科研机制上,“十三五”期间,菏泽市共立项省级及以上课题300余项,市级课题近千项,极大地提升了菏泽市教科研水平和质量。
坚持基础保障,办学条件不断改善。2015-2020年,先后实施两期化解中小学“大班额”工程。共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461所,建设面积666.9万平方米,新增教学班1.02万个,新增学位47.15万个,累计完成投资173.1亿元。目前,化解大班额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实施“2017-2020年高中阶段普及攻坚计划学校建设工程”。共新建、改扩建高中学校21所,建设面积179.9万平方米,新增学位6.1万个,累计完成投资45.85亿元,有效缓解了菏泽市高中阶段学位不足的问题。2015年以来,全市共投入电化教育资金8.5亿元,新增计算机10万余台,装备多媒体教室3.4万个。2019年全市中小学全面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普及率达到了100%。开展“全面改薄”和“薄改提升”工程,实现了“农村最美建筑是学校”的目标。
坚持统筹推进,各类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2011年以来,菏泽市先后实施了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和保教水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17年,全市各县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实现了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覆盖,是菏泽市义务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开展普通高中改革发展重点任务省级试点,确定高等学校与普通高中联合育人试点学校2所、新型数字化学校建设试点学校1所、学校办学自主权改革试点学校1所。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发展。目前全市创建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1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2个,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10个。着力推进“1+X”证书试点,共有8所中职学校16个专业参与试点。先后成立了11个市级职教集团,并成立了“菏泽市职业院校发展共同体”,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作用初步显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积极推进菏泽学院三期建设,改善齐鲁工业大学菏泽校区办学条件,扩大招生规模,做好菏泽医专迁建工作,推动职业学院二期、市职教园区建设。民办教育和继续教育规范发展。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事业,现有民办学校213所,在校生29.3万人。
坚持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软实力”。加大教师补充力度。2016年以来,菏泽市共补充教师2万余名,由原来的“退一补一”实现了“有编即补”。推进教师人事制度改革。2017年,增加中小学高级职称岗位 4678个,中级职称岗位5566个。2016年,全市1668名公办普通中小学校长全部取消了行政级别,实行了职级制管理。促进教师队伍专业成长。“十三五”期间培训校长7000余人次,教师15万余人次,校长和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完善城乡校长教师交流机制。2016年以来,全市共交流校长、教师1万余人次,有效地带动了全市教育师资的均衡发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2017-2020年,共评选出201名菏泽教书育人楷模,其中121名为“菏泽最美教师”。
坚持公平底线,教育扶贫取得显著成效。完成了253所扶贫重点村学校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把博爱学校作为兜底工程,积极推广单县博爱学校建设经验,控辍保学工作实现了清零任务。构建了完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保证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失学”。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刘杰记者胡德光)去年8月26日上午,单县法院对赵某朋等17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一审公开宣判,...
单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单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