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菏泽 今日曹县 今日单县 今日定陶 今日成武 今日巨野 今日郓城 今日鄄城 今日东明
地方网 > 山东 > 菏泽市 > 今日单县 > 正文

菏泽学者再登《百家讲坛》解读郑板桥“翰墨风骨”

来源:牡丹晚报 2019-07-22 09:16   https://www.yybnet.net/

菏泽学者再登《百家讲坛》解读郑板桥“翰墨风骨”菏泽学者再登《百家讲坛》解读郑板桥“翰墨风骨”□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

在中国历史上,郑板桥是一个重要的人文“符号”。他是“扬州八怪”的代表性人物,为我们总结了“难得糊涂”的处世之道;他的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饱含为民深情。

鲜为人知的是,郑板桥曾结缘曹州府,在曹州府下辖的范县做过五年的知县,并留下了“乙惊”四座的历史故事。7月10日至25日,菏泽学者、北京城市学院教授荣宏君继2017年之后,再度登上央视《百家讲坛》,为我们解读郑板桥的“翰墨风骨”。

再登讲坛的幕后故事

“郑板桥是一个奇人,是一个怪人,更是一位伟人,是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人物之一。作为郑板桥的‘粉丝’,我一直在关注、研读他。”近日,《翰墨风骨郑板桥》新书发布暨开播仪式在北京杏坛美术馆举行,荣宏君讲述了郑板桥的传奇经历及二度登上《百家讲坛》的幕后故事。

郑板桥集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于一身,因名言“难得糊涂”而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为了真实、生动地“还原”郑板桥的形象,荣宏君先后搜集了数十本研究他的专著,比如著名学者卞孝萱的 《郑板桥丛考》、周积寅的《郑板桥》、丁家桐的《绝世风流》等专著。这些著作有的注重学术性,有的注重文学性,非常全面地解读了郑板桥传奇的一生。“站在这些前辈学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我有足够的信心来解读郑板桥。”荣宏君说,“后来《百家讲坛》确定了《翰墨风骨郑板桥》的选题,但等到真正要下笔的时候,眼前却一片茫然,为什么呢?因为有关郑板桥的史料非常丰富,其中有大量严肃的文献资料,也有许多幽默风趣的民间传说,如何取舍利用这些资料,将决定讲稿的风格甚至讲座的成败。我一度陷入矛盾之中,之后与编导李锋老师商量,暂停写作,决定追寻郑板桥的足迹,重新搜集史料,寻找灵感。”

于是,荣宏君便从郑板桥的出生地江苏兴化开始,到他安身立命的扬州城,再到他度过十二年宦海生涯的河南范县和山东潍坊,踏访寻踪。这些地方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普通百姓,谈起郑板桥来,都有说不完的故事,这个生活在三百多年前的古人,仿佛并没有远去,而是一直生活在老百姓身边。通过这次踏访,郑板桥的形象逐渐在荣宏君的心里立体、鲜活起来,创作的方向也逐渐明晰,那就是以正史为基础,再辅以民间传说,兼顾学术性和艺术性,尽量做到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统一,把一个有血有肉、亦庄亦谐的郑板桥真实地奉献给观众,奉献给读者。

在创作过程中,荣宏君发现历史上著名的 “谭木匠为郑板桥代笔说”有很大疑点,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件证据就是收藏在青岛市博物馆的谭云龙真迹《竹石图》。为了弄清真相,荣宏君亲自到青岛查看了这件原作,证实所谓谭云龙为郑板桥代笔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本着对历史负责、对观众负责的态度,我曾经十八易其稿。”荣宏君说。有别于一些文化类电视节目过度的娱乐化、猎奇化倾向,荣宏君通过专业、严谨的学术研究,致力于探寻文化、科学、社会等知识,在通俗化的讲述中注重文化和学术的传递。他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考据”功夫,使得《翰墨风骨郑板桥》既具有严肃的学术性,又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得到了中国诗词大会总顾问、中华诗词学会原副会长周笃文,百花文艺出版社总编辑汪惠仁,著名作家、《南渡北归》作者岳南等人的大力称赞。

郑板桥曹州府“破旧立新”

郑板桥四十四岁考中进士后,就一直在等待朝廷分配工作,没想到这一等就是五年多。直到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郑板桥在清廷慎郡王的举荐下,到山东曹州府所管辖的范县当知县。

据史料记载,清雍正十三年,曹州升为府,管辖菏泽、单县、范县、朝城等十县一州。这些县中,因为朝城县辖地小,人口又少,所以朝廷就不再设置县令,让郑板桥兼署管理。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郑板桥也不例外,那么他的三把火又是怎样烧的呢?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三个“开”字:开门办公、开启民智、开荒兴农。俗话说,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郑板桥出身社会底层,深知改变当时官民严重对立的社会状况,必须破旧立新、割除弊政。那么郑板桥是怎么做的呢?据清代《小豆棚》一书记载:“莅任之初,署中墙壁悉令人挖孔百十,以通于街。”这个破墙砸洞的举动,不少人都大惑不解,郑板桥却说这是要出一出前任县太爷的恶俗习气。

据《曹州府志》载,当时的范县是一个全县人口不足两万人的小县,县城规模很小。郑板桥破墙砸洞的消息很快由贩夫走卒传遍整个范县。

秉公断案是老百姓苦苦追求的法治理想,也是郑板桥坚守不渝的为官之道。一天,两个农民到县衙打官司。原来这两个农民家的耕牛相斗,一头牛被活活顶死了。郑板桥认为两牛相斗,两家主人都没有过错。经过调解,他判下了八个字:“活牛共使,死牛共剥。”面对这个人性化的判决,两个农民满意而归。

首吃螃蟹,“乙”惊四座

鲁迅先生曾称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丑陋凶横,不明之人吃螃蟹确实需要勇气。那么,谁是范县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答案是郑板桥,时至今日,范县还流传着郑板桥引领当地百姓吃螃蟹的故事。

一年秋天,范县庄稼长势喜人,即将迎来一场大丰收。没想到,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甚至还引起了全县农民的恐慌。原来,当地农田里突然出现了一种怪虫,虫子八条腿、青外壳,还长两个大钳子。郑板桥看到老百姓拿着的怪虫,不由得大笑起来。原来,这种怪虫就是螃蟹。

螃蟹在郑板桥的老家扬州、兴化是美味,在当时的范县却是怪虫。因为当地百姓没有见到过螃蟹,所以难免大惊小怪。郑板桥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让衙役请来当地名厨,传授他们加工螃蟹的方法,然后请广大农民将螃蟹洗净上锅蒸煮。一会的功夫,螃蟹蒸熟了,郑板桥挽起袖子拿起一只,蘸着香醋麻油当堂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在郑板桥的示范下,螃蟹逐渐走上范县百姓的餐桌。

当时曹州府下辖一州十县,在州县官员中,郑板桥是名声最高也是个性最鲜明的一位。曹州牡丹名闻天下,每年牡丹花开时节,各县知县都会到曹州府驻地菏泽城,一是赏花,二是联络感情。可是郑板桥到任后,却很少参加这样的活动,显得有点不合群,惹得同僚们不满。

一年谷雨前后,曹州知府姚兴滇举行雅集,亲自邀请郑板桥来菏泽赏花。有些官员暗自商量:他郑板桥不是有才吗?咱们今天就给他出个难题,杀一杀他的威风,让他当众出丑。一个官员不怀好意地说道,郑大人书艺超群,您今天能不能一笔下去写一个字,而且这个字可以写满宣纸四角呢?这个难题有些刁钻,大家在等着看郑板桥出丑。只见郑板桥不慌不忙,稍作思考,便在宣纸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乙”字,这个“乙”字正好写满了宣纸的四角。郑板桥的敏捷才思引来在座官员暗暗称赞。

一枝一叶总关情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春,五十四岁的郑板桥调任山东潍县任知县,当时正赶上潍县闹灾荒,郑板桥一到任就投身到抗灾之中。

一天,他忙完政务回到县衙休息,突然窗外起风,把翠竹吹得沙沙作响。郑板桥想到潍县百姓缺衣少食,在他听来,这竹叶作响声就好像百姓在饥寒交迫中的哀号。于是,他画了一幅风竹图,并题下这首诗。郑板桥对百姓的疾苦感同身受,他心中始终想着百姓,把百姓的冷暖记挂在心。

当天,出席《翰墨风骨郑板桥》新书发布暨开播仪式的嘉宾,分别来自江苏兴化、泰州、扬州,山东潍坊、菏泽,河南范县。上述市县都是郑板桥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荣宏君介绍,目前有关郑板桥的研究方兴未艾,他的家乡兴化、扬州建有故居和扬州八怪纪念馆,他曾经工作过的范县和潍坊也都相继建立了纪念馆。从事有关郑板桥艺术和思想的研究,随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郑板桥的故事还将继续精彩地传讲下去。

新闻推荐

菏泽日报、齐鲁晚报·今日菏泽、牡丹晚报、菏泽市招生考试服务中心联合举办 菏泽市2019年普通专科(高职)院校招生咨询会 时间:7月21日8:00—16:00 地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将于7月25日、30日,分别组织考生(含春季高考,夏季高考普通文理科、艺术类、体育类等)网上填报专科(高职)...

单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单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菏泽学者再登《百家讲坛》解读郑板桥“翰墨风骨”)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