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新闻 曹县新闻 单县新闻 定陶新闻 成武新闻 巨野新闻 郓城新闻 鄄城新闻 东明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菏泽市 > 单县新闻 > 正文

刘秋英:两个窝窝头苦撑一周备考

来源:牡丹晚报 2018-06-06 19:54   https://www.yybnet.net/

两个窝窝头备考一周,老师用大喇叭授课

“接到学校通知返校准备高考,是在1977年11月。”时至今日,58岁的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退休职工刘秋英记忆犹新,“我当时感觉终于有机会了。”

1976年夏,16岁的刘秋英从单县七中毕业后,回到所在公社参加劳动。当时实行推荐上大学,她决心好好表现,为自己创造机会,一下工就一头钻进书堆里。谁知,她等到了高考的消息。

刘秋英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返校复习第一天的情景:“操场上到处是人,黑压压的,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背着一个月口粮(15公斤地瓜干、1.5公斤小米和1公斤豆子)的刘秋英,被眼前的情景吓了一跳。

学校领导见状将原本安排食宿的计划取消了,让学生回家复习,等待考试。刘秋英与一个女同学商量后,躲在老校长家废旧厨房里复习。

学校不让“搭伙”,刘秋英带的口粮根本没法吃,多亏了一个女同学给了两个窝窝头。“有时候实在饿得不行,我们就猛喝凉水。”

刘秋英躲藏的第7个晚上,上厕所时被在学校做老师的堂姐发现。堂姐看见她又脏又饿的狼狈样,当场就抱着她哭了起来。

“当时的复习条件很差,不像现在有复习资料、模拟试题。”刘秋英说,复习方法也很简单,就是背初中、高中课本,然后猛做课后练习题。

后来,在学生的强烈要求下,学校组织部分老师为考生做考前辅导。因为人数庞大,只能集中在操场上,老师用大喇叭授课。“现在想起来,当时的场面就像战前动员大会,所有人都意气风发。”刘秋英回忆。

刘秋英说,走入考场时,她的内心十分激动,第一场拿到考卷时手还有些发抖。准考证就是一张写着序号的卡片,没有照片也不需要身份证。进入考场后,教室外面开始清场,划上红色警戒线,不少老师在警戒线外守着,以防作弊。

“那时候,考试没人想到作弊,只感觉能有这个机会,就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刘秋英说,两人一张桌子,抄袭虽然很简单,但大家都凭自己的能力做题。现在,刘秋英还记得其中一道名词解释题是“直言不讳”。

拿到通知书彻夜难眠

考试结束,经过漫长的等待,刘秋英拿到通知书的那天,激动得彻夜难眠。

1978年3月10日,刘秋英以全校最高210分的成绩,进入单县卫校学习护理专业。“在那个年代,一个家庭考出大学生是光宗耀祖的事。我去学校报到那天,大队里召开欢送会,敲锣打鼓地送出去很远。”刘秋英说。

与很多人一样,刘秋英非常珍惜求学机会:“大家每天书不离手,连走路都在背书。夏天为了不被人打扰,我们都在麦地里看书。”给刘秋英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学校不收学费,而且每个月还补助12.5元的生活费。

两年后,刘秋英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工作,直到退休。大学时用的课本,刘秋英至今还保留着,每次看完,都细心地存放起来。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刘秋英:两个窝窝头苦撑一周备考)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