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新闻 曹县新闻 单县新闻 定陶新闻 成武新闻 巨野新闻 郓城新闻 鄄城新闻 东明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菏泽市 > 成武新闻 > 正文

不折不扣,打赢移风易俗“攻坚战”

来源:牡丹晚报 2016-08-27 00:00   https://www.yybnet.net/

□牡丹晚报记者 孟 欣 长天 武 霈

移风易俗作为社会文明的一种体现,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当下,菏泽市全面打响移风易俗工作的“攻坚战”,警惕封建迷信沉渣泛起、大操大办有所抬头、失信失德等丑陋频现的 “回潮”现象,十分必要。红白理事会全覆盖、婚丧嫁娶纳入村规民约、开办 “媒人”班、建“青年之家”破高额彩礼……多种举措扼杀陈规陋习,一股节俭文明的新风尚正在鲁西南大地悄然兴起。

多措并举,倡导移风易俗新观念

不少乡镇已组建红白理事会不少村已经打破铺展浪费陋习,用“大锅菜”招待

“7005人,这是全镇16至26岁青年群体的摸底统计。”日前,郓城县潘渡镇党委书记高素娟调研新成立的综合服务平台,对全镇情况进行摸底。据介绍,这个新建的平台名叫“青年之家”,是一个融婚介、电商、征兵、计生、就业为一体的新平台,借助这一平台更容易做好婚事新办的移风易俗工作。

“借助这一平台能准确知道村内适婚年龄段的人数,在红白理事会的指导约束下,准确限制彩礼的高低和婚礼仪式的繁简。”高素娟说。

与潘渡镇相似,郓城县郭屯镇对婚丧嫁娶的歪风不断 “出招”,对全镇22个行政村的“婚丧嫁娶”礼节、宴席、车辆、彩礼、婚姻介绍费、招待人数、烟酒等制定了限制标准,同时培训村内各家族的“明白人”(执事人),对未婚青年和家长进行摸底、登记造册后,实施分别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认识到在婚丧嫁娶中陈规旧俗的危害,以及新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意义。不到一个月,郭屯镇在办理的13起红白事中就节省资金19.5万元。

类似这样促进移风易俗工作的“新招”,巨野县也有不少。正是如此,让该县成为全省典型。为了限制高价彩礼,巨野县文明办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移风易俗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媒人”进行登记,建立台账,对“专业媒人”进行教育引导,让“媒人”自觉抵制“天价彩礼”等不良风气,倡树“不要车、不要房,自己家业自己创”的新型婚恋观,若男方自愿且有能力支付礼金,限定最高金额不得超过6万元,不要恶意攀比。

与“高价彩礼”一样,“二次装棺”也是很难解决的陈规陋习,然而移风易俗从来不是“硬”道理,应该活用 “土办法”。8日14日晚,田桥镇蔡坊村组织村民代表开展取消“二次装棺”大讨论,村干部晓以利害,扭转“堆大坟头”和“厚葬薄养”的错误观念。随后,8月18日下午,巨野县万丰镇董海村也在村头开展取消“二次装棺”大讨论。同时,巨野县派出了9个督导组对18个镇区办村居进行不间断暗访督导,从源头控制棺木生产流通,全面依法取缔各类棺木生产加工、销售点。牡丹晚报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巨野县90%以上的村庄都开展了取消“二次装棺”大讨论,已有50%以上的村将取消“二次装棺”意见纳入了村规民约并付诸实施。

摒弃陋习,移风易俗工作紧锣密鼓

今年7月,省文明委开展了2016年度上半年移风易俗工作的群众满意程度调查,其中,菏泽市共抽查了1900个样本,在满分10分的前提下,菏泽市仅仅得了7.45分,全省倒数第一,红白理事会知晓率仅为46%,喜丧事负担满意率为74%,喜丧仪式文明率为88%,喜丧事情况满意率为90%。为此,郓城县、曹县、成武县、牡丹区、单县五个县区负责人被约谈,并当场签订目标责任书。

7月29日,郓城县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农村红白理事会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实施意见》,引导群众抵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行为。

8月5日,菏泽高新区印发移风易俗倡议书,结合“四德榜”鼓励村民树文明新风。

8月19日,单县召开移风易俗工作动员大会,布置红白理事会全面建设。

8月21日,牡丹区召开移风易俗推进会,要求将相关婚丧嫁娶的规定制度纳入村规民约。

8月21日,巨野县召开破解“二次装棺”进展情况调度会,推广先进村队实行的小公墓、村级祠堂等丧葬方式,逐一破解“二次装棺”难题。

……

不仅如此,8月10日-11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永江率市县文明办、民政局相关负责人组成的考察团赴淄博、莱芜,考察学习移风易俗工作,借鉴先进市的工作经验。

一时间,全市上下全面掀起移风易俗丧事简办、婚事新办的新高潮。

舆论引导,移风易俗不能一“禁”了之

随着各项新举措的实施,移风易俗工作有了明显成效。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仍有不少村民对此产生质疑:婚丧嫁娶、起土上梁、乔迁新居、新生儿郎,都是农村最普遍的现象,按风俗搞仪式、按人情随份子,不是人之常情吗?

大摆筵席,助长了奢靡浪费之风,政府部门加以正确引导,实属必要,但是当涉及干预到民间习俗时,仍然难以回避“管得太宽”的议论。“孝服不让穿,礼节没了,烟用10元钱以内的,白酒不超过15元,难道花自己的钱都不行?”在巨野县某村采访时,一位老年人颇有微词。

老人的这种“面子”问题显然是不可取的,然而一味地一“禁”了之也不是最佳做法。用社会舆论进行引导,让村民心甘情愿,移风易俗才能深入人心。

今年8月初,郓城县黄泥冈镇东刘村刚刚当上“喜公公”的刘继民成了村里的名人,不管走到哪儿,都有人上来热情地打招呼。“听说你家娶儿媳妇没花多少钱呀,你们是咋办到的?”同村人既羡慕又质疑。“是啊,俺儿媳妇订婚时没要彩礼,结婚时也不让大摆宴席,只请了自家亲朋,一共摆了6桌酒席,总共花了不到1万块钱。”刘继民得意地回答,眼角笑出了一朵花。

刘继民的经验无疑是最好的标榜。

“目前,有很多村干部在动员会上表态,不收、不给天价彩礼,通过舆论引导,部分村民能感受到节俭的好处,就会逐渐转变老旧婚俗观念,慢慢接受这种新理念。”黄泥冈镇镇长李逢官说。 

相关新闻:
一条旧棉被2016-09-30 00:00
猜你喜欢:
评论:(不折不扣,打赢移风易俗“攻坚战”)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