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推进农业一产向二三产业自然延伸。深化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推动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有力促进了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一是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依托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开发当地优势资源,根据市场需求确立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并逐步由农业生产向农产品加工、营销及乡村旅游等方面拓展。目前,曹县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发展到980家,星级农家乐达到37家。二是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553家。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将产业链条由上游生产环节向下游加工和流通环节延伸,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态势。如曹县古营集镇恒丰源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社员”的模式,与周边公司合作,主要从事优质小麦种子繁育及优质小麦订单生产,初步形成“种植、烘干、储藏、周转”产业化发展格局。三是大力培育新型农民。近两年来,该县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5期,培训农民3万人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800余人,推动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职业化。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延长产业链、价值链、增收链。积极扶持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了以林木加工、食品加工、棉毛纺织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使产业链、价值链前延后伸融合发展。一是加强特色农业基地建设。立足芦笋、牡丹、林果等产业优势,积极发展特色农业,2016年以来,新发展设施农业2.2万亩、达到10万亩。依托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深化巨鑫源、银香伟业等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合作,实现企业与农户双赢。二是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核心,积极打破产业界限,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业全产业链。农副产品加工规模企业达到484家,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1.4%。三是加强农业园区建设。坚持用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挥示范带动效益。制定了“一区十园”发展规划,围绕沿黄河故道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建设10万亩的曹县黄河故道现代农业园区,重点打造成方连片的芦笋种植、牡丹种植、莲藕种植、对虾养殖等10个万亩农业园区的故道特色农业模式。全县建成各类农业园区108个,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1.5万人,带动农民4.1万户,户均增收20%以上。四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1家农业星创天地通过国家级星创天地备案,2家众创空间通过省级备案。五是加强品牌农业建设。依托优势特色产业,以“三品一标”农产品为重点,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到99个,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83万亩。
积极推进“互联网+农业”,力促农业与三产新业态深度融合。将“互联网+”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向农业渗透融合,模糊农业与二三产业间的边界,缩短供求双方之间的距离。一是推进电商服务体系化。立足特色优势资源禀赋,积极搭建网络营销平台,全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就业增加。2017年第一季度电商销售额23亿元,同比增长56%;组织各类电子商务培训班31期,培训共计2500人,吸引了大批外出务工人员和外地人员到曹县创业就业;淘宝镇达到6个,淘宝村达到48个,网店达到4万多家,带动14万余人就业。二是推进农产品专业市场规模化。积极开展以庄寨镇为龙头的板材专业市场建设,12个乡镇建有板材专业市场,曹县已成为全国影响力较大的板材交易中心和集散地,吸引了来自苏、鲁、豫、皖等八省40多个地区的客商前来交易。三是推进物流配送立体化。引导加工企业、蔬菜种植合作社建设跨区域农产品物流配送网络,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鼓励邵庄、朱洪庙等地的农户和农业合作组织建立中小型冷库设施,提升蔬菜、果品存储能力。
新闻推荐
全市小麦条锈病防治面积达到1299.5万亩次 防控仍不可掉以轻心
本报讯(记者祝见华)5月17日,记者从市农业局了解到,自4月20日菏泽市发现小麦条锈病以来,各级各部门迅速反应,科学应对,全力做好防控工作。目前,全市小麦条锈病防治面积达到1299.5万亩次,流行态势基本得...
曹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曹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