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合肥 今日巢湖 今日肥东 今日肥西 今日长丰 今日庐江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今日合肥 > 正文

塑造创新发展新优势 争当享誉全球科创名城

来源:合肥晚报 2022-02-09 00:50   https://www.yybnet.net/

近年来,合肥深入贯彻“新思想”,主动适应“新形势”,奋力担当“新使命”,打好科教“优势牌”,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驱动了城市能级的巨大跃升。“十四五”时期,合肥应继续把创新放在核心地位,找准新坐标,勇担新使命,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争当享誉全球的科创名城。

做强基础研究当好战略科技力量国家队

合肥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科技创新优势,积极当好战略科技力量的国家队,已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引领性重大原创成果,在量子、核聚变等领域处于全球领跑地位,在多领域实现并跑领跑,科技创新影响力加速攀升,逐渐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开拓者”。2021年,合肥科学家的四项目成果入选中国科技十大进展;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合肥居世界区域创新集群百强榜第73位,较上年上升6位。

合肥凭借科技创新与基础研究领域的战略地位,从“土里土气”华丽转向“科里科气”,创新成为合肥最坚定的发展理念和最鲜明的城市气质。作为全国第二个获批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要肩负起重大使命,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实验室建设,聚焦原始创新、协同创新、技术创新和基础研究,加快推进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建设,围绕科学中心信息、能源、健康、环境四大领域,布局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

坚持“科创+产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2021年2月,合肥市出台《合肥市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政策(试行)》,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构建应用基础研究、技术熟化、产业孵化、企业对接、成果落地全链条转化机制。对此,合肥要坚持“科创+产业”,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建设为引领,推动科技与产业协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发展深度融合。

积极探索建立大科学装置“沿途下蛋”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依托建设布局的大科学装置,积极寻求原始科研创新和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深度聚焦创新水平高、产业带动性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积极培育引领产业技术变革方向、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离子医学、超导材料等一批具有合肥特色的先导产业。

培育创新主体壮大创新型企业主力军

合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壮大创新型企业主力军,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行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2021年,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000家,近两年实现了翻倍增长;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61家,居省会城市第6位;A股上市公司68家,居省会城市第7位,其中科创板上市公司13家,居省会城市第2位。在合肥科技成果登记、技术合同交易、专利授权、全社会研发投入等创新指标中,企业占比达70%以上,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

企业既是市场参与主体,也是创新研发投入主体。壮大创新型企业主力军,合肥要加快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企业”培育机制,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全生命周期创新链;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积极培育、引进有成长潜力的企业,推进科技创新成果本地转化应用,孵化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本地创新型领军企业。

广聚创新创业人才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近年来,合肥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支持人才来肥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关于进一步吸引优秀人才支持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关于支持高校毕业生来肥就业创业的意见》等人才政策,投入人才资金153亿元,推动人才从“要我来”向“我要来”转变;出台《合肥市领军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庐州英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庐州产业创新团队培养计划实施办法》等政策,积极吸引、培养创新创业高端人才。目前,合肥已汇聚各类人才超200万,每10万人中大学文化程度超过2.6万人。

科技创新,人才为先。对此,合肥要进一步提升创新人才资源聚集能力,密切跟踪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方向,围绕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智能语音、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链,制定“双招双引”路线图,实现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有机结合,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完善人才服务联动机制,优化人才创新环境,做到既要“引得来”人才,也要“留得住”人才,更要“用得好”人才。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制度创新赋能

科技创新“驱动”和制度创新“赋能”是合肥争当享誉全球的科创名城“双发引擎”。合肥要着力构建“大科技”工作格局,推动合肥科技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科技创新委员会运行机制,统筹抓好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积极落实《合肥市科技创新条例》,以法律刚性彰显合肥创新决心,增强科技创新法制保障。

积极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将之作为推动合肥科技创新的关键措施,把社会各方面的认识凝聚起来形成合力,构建科技创新价值共同体,持续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与创造潜能。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和扩大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范围,最大限度赋予科研人员项目经费使用自主权。制定科研人员参加活动负面清单,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科研环境,让科技人员致力于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

安徽省委党校教授 王泽强

新闻推荐

春节消费 这些领域成投诉热点

合肥市市场监管局12315指挥中心接收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共计2664件,较2021年同期增加44%,其中咨询2048件,投诉492件,举报1...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塑造创新发展新优势 争当享誉全球科创名城)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