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合肥 今日巢湖 今日肥东 今日肥西 今日长丰 今日庐江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今日合肥 > 正文

他们离“艾”最近,却不断输出爱

来源:合肥晚报 2021-12-03 00:36   https://www.yybnet.net/

如果有一天,艾滋病真的被终结了,我们要感谢许多人,其中有一群人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她们就是离艾滋病患者最近的人群之一,艾滋病科护理人员,今天的新闻主角就是蔡云(化名),一名坚持在护理一线10多年的护士长,用她的视角来讲述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找不到的痕迹,不曾了解的“X病区”

2021年12月1日,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各级疾控部门和媒体把目光聚集在艾滋病科普宣传上,这项“常规动作”早已达成了共识。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换了一个视角,把镜头移向离患者最近的人群之一——护士,听听来自临床一线的故事和声音。

12月1日下午3点多,记者来到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感染病院艾滋病病房,见到了蔡云。

不过,与医院的其他科室不同,这里的外围环境非常特别,墙面上看不到任何与艾滋病有关的字眼,就连抽血窗口也没有标识,你很难把它与艾滋病联系在一起。

X病区,悬挂在病房门口的三个大字很快映入记者的眼帘。

为什么叫X病区?蔡云说这是保护患者的隐私,最早艾滋病收治在感染科,后来为了更加系统专业救治患者,医院单独设立了艾滋病专科,但是从来没有用过这个名称,对外一直用X病区。

只是医护人员都清楚,凡是来这里治疗的,都与艾滋病有关。所以,只要患者不主动打开“话匣子”,他们不会去触碰“什么情况下可能被感染了”这个话题。

要医治患者身心,更要“话疗”患者家属

就在这两天,一位危重的患者被送了进来,来时已经昏迷了。

有的患者得知患病后,整个人的情绪是崩溃的,脾气很暴躁,一直会问:为什么是我?

而更多的人是敏感的,脆弱的,他们总会觉得医生护士拿“有色眼镜”看待他们。

你为什么戴手套?

你为什么戴口罩?

你为什么戴帽子?

…………

类似这样敏感多疑的问题,几乎每个患者都问会。这还只是开始,有的患者精神世界崩塌了,恐惧笼罩在心头;有的患者难免情绪失控,辱骂医护、掐伤护士,拒不配合治疗的场面并不鲜见……面对这些情况,护士们更多的是包容,默默擦干眼泪,吞下委屈,待患者情绪稍微平复后,再去用专业、耐心和爱心去化解患者的多疑,让他们知道医护人员是他们坚强的后盾,帮助他们跨过难关。

除了患者,患者的家属也要占用她们很大一部分精力。在住院治疗的患者中,有刚过20岁的小伙,也有80多岁的老人,当其家属知道了病情后,基本都会经历三个阶段的撕扯。

第一阶段是歇斯底里的崩溃。“我要打死他。”“怎么得了这个病”……家属情绪失控,甚至瘫坐在地。

第二阶段是逐渐接受现实。眼泪几乎流干了,声音也沙哑了,慢慢接受了她的家人真的患病了这个事实。

第三阶段是开始寻求帮助。面对未知的种种,家人开始忧心忡忡,想要获得医护人员的帮助。

医护不仅要医治患者的身心,更要“话疗”患者家属。“家属是患者最亲近的人,如果他们都不能给予支持,患者后面的路更难走了。”蔡云说从疾病认知到居家防护,护士们都要宣讲到位。

总有人要挺身而出,守护每个怒放的生命

“你们怕不怕?”这个问题蔡云也回答了很多次。

一开始说不怕,那肯定是假话。毕竟有些患者的大小便需要处理、溃烂的伤口需要清理等,这些都是职业暴露的风险点,艾滋病尚无法根治,但是这并不妨碍她们挺身而出,逆行守护。

2019年7月,安徽省艾滋病诊疗中心在中科大附一院感染病院区成立,为全省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提供集定点治疗、关怀、支持和预防为一体的综合管理和服务。有些患者辗转多次才来到这里,心理上他们会觉得自己是被“嫌弃”的。

“可是很多患者就是无辜者乃至受害者,有些人的生命才刚刚怒放,他们需要人拉一把,也许就能避免很多问题的发生。”蔡云告诉记者,作为护士长,她从不强迫护士加入自己的科室,但是既然来了,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拿掉“有色眼镜”,跟对待其他病种的病人一样,只是在治疗时医护要做好防护而已。

是什么让她们坚持下来的?蔡云是这么形容的,患者来时垂头丧气,离开时面带笑容打招呼,这就是这份工作带来的自豪感,她们掌握了更多的医疗知识,心理更强大了,这些足以治愈伤痕和误解。

千万别错过72小时的黄金自救时间

在实际工作中,蔡云和同事们都发现了一个令人痛心的现状,许多患者来到这里治疗并不是因为知道自己可能感染了,而是身体出现了其他情况或者在做术前检查时发现了艾滋病的存在。

众所周知,艾滋病毒学名为“人体免疫缺陷病毒”,简言之它会逐渐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当HIV病毒进入体内后,它会顺着血液漂流,12-24小时会到达淋巴结。到达淋巴结,它就会攻下T细胞(免疫系统中的指挥官)。T细胞一旦受损,免疫系统就会瘫痪。

T细胞对其他病毒都有防护作用,唯有对艾滋病病毒没有办法,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艾滋病毒就恰恰打开了T细胞。在“拿下”T细胞后,艾滋病毒就会把自己体内的物质,放到T细胞中。然后再经过一系列的转化,病毒的DNA就完全进入了T细胞。而这一过程大概需要72小时。

免疫系统受到破坏,失去了作用,人类将无法抵御任何感染和疾病。换句话说,很多患者给了病毒疯狂复制的时间,把自己拖成了危重状态,各类并发症找上门。

为了攻克艾滋病,科学家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一项就是研制出了“阻断药”,即在艾滋病毒“攻占”T细胞的时候对其遏制,不让已经形成的DNA进入免疫中枢,继而抑制它的繁殖和扩散,那么病毒也就会被阻断消灭。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700-1000名医生、警察等由于工作中不慎接触艾滋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等原因服用阻断药没有一位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这足以说明了“阻断药”的有效性。

如果有人感觉自己可能发生了高危性行为,有感染HIV的风险,在发生HIV暴露后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尽可能在2小时内)进行预防性用药,最好不超过24小时。如果超过72小时,就不再建议实施暴露后阻断了。

蔡云说,如果他们知道还有72小时的黄金自救时间,结局是不是就逆转了?

终结艾滋,我们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主题为“生命至上,终结艾滋,健康平等”。在蔡云看来,终结艾滋,黄金自救很重要,预防更重要,但这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不能回避。

说到预防,蔡云举了三个例子,让她感受到了人们对待艾滋病的“冰火两重天”。

亲戚家的孩子要上大学了,蔡云出于关心和职业敏感,会提醒准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科学防护,但是会遭到亲戚的质问。科室医护人员或多或少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所以大多数人也不愿意和亲朋好友聊这些。

在12月1日到来之际,蔡云和同事走上街头,发放科普宣传单页,许多人仍然是谈“艾”色变,甚至绕道而行,传递的信息是“发给我干嘛”,有的人言辞犀利。

而在高校,画面截然不同。大学生们不抵触不回避,积极参与互动,积极传播科普知识。

“虽然说人们对于艾滋病的认识较之前已经有所提高,但是不可否认还有很大的盲区和误区。”蔡云说正因为此,她们更不能放过每一次科普宣传的机会,也许多说几句话就能挽救一个人。

终结艾滋病,我们还有很多事可以做。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陈家静见习记者 邵晓杰/文 见习记者 薛文茹/摄

新闻推荐

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星光”摄影社团开课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在姚剑校长的大力倡导下,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星光”摄影社...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我和钢琴的故事2021-12-02 09:49
评论:(他们离“艾”最近,却不断输出爱)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