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肥经开区聚焦一个“民”字,以放心不下的牵挂走进群众,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出击”,在知情知心中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凝聚推动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强大合力。
把“问题清单”转化为“幸福账本”
“我们23栋新电梯已经安装好了,以后上下楼更方便更安全!”这段时间,临湖社区吉园小区业主碰面讨论最多的就是电梯更换问题。
临湖社区吉园小区回迁较早,所有楼栋均为18层小高层,36个单元72部电梯使用频繁。楼栋长和网格员在日常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居民对于电梯更换的呼声较高。于是,网格联席会议上,更换电梯被提上议程,决定对需要更换的电梯进行更换。“我们通过党员‘红色走访’和网格员‘入户走访’,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切实把‘问题清单’转化为‘幸福账本’。”临湖社区党委书记魏华团说。
在临湖社区御景前城小区,业委会开设小区公众号,专注“三民”——“听”民声、“答”民疑、“解”民忧。前不久,小区通过业委会决议,添置“电梯智能监控装置”,还将电动车入梯、遮挡梯门等不文明行为纳入告警管理中,方便了物业人员及时制止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社区是距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在合肥经开区,社区党员干部“身”入居民,第一时间了解群众诉求,真正做到问需于民知冷暖。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各个社区党委结合调研发现的问题、群众反映的意见,梳理群众最烦心最操心的矛盾聚焦点,在精准整改上下功夫,让发展成果惠及群众。
“身子”沉下去问题“抓”上来
莲花社区居民程女士骑电动车不小心撞了人,双方因赔偿问题产生争执。于是,程女士向社区求助,党员居民汪明浩律师表示愿意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在汪明浩的努力调解下,双方达成和解。
莲花社区党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社区积极实施为民服务“三单制”,让居民“点单”、党组织“下单”、党员“接单”,点对点服务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
莲花社区“三单制”工作法,是合肥经开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区建立健全民生要事双周调度制度,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每两周听取一次专题汇报,研判调度重点事项,督促督导处置进度。“会上研究两件大事,一个是产业经济,另一个是民生大事、要事、难事。”合肥经开区党工委办相关负责人说。
干部沉下去,问题带上来。为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合肥经开区在探索推行“党建+信访”模式的同时,建立领导干部包保联系街道(社区)、村(居)制度,推动和发挥领导干部在“一线指挥”中的组织力量、资源优势和带动作用,零距离、面对面解决群众身边的难题。据了解,包保联系工作小组,由工委、管委会领导和县处级领导干部任组长,区属相关单位为责任单位,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逐个突破、全力解决。
服务群众零距离,解决问题面对面。帮扶帮困、征地拆迁安置、小区环境治理……在合肥经开区,包保联系工作小组组长带头走进企业车间、群众家中,听民声、访民情、问民计、解民忧,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揪心事”变“暖心事”
在锦绣社区,除了发放民情联系卡、设立民情联系牌,每一名网格员人手一本《民情日记》,随身携带记录走访的时间、地点、服务对象,及时解决群众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锦绣社区党委探索建立一岗多责、一专多能、责权清晰的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将辖区划分为5个网格,选配5名网格员,为居民和企业提供24小时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居民和企业的满意度。
小事连着民生,民生连着民心。合肥经开区在积极解决群众当下急难愁盼问题的同时,不断清理以往未能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能解决的加速推进。
2020年4月,工委、管委会提出了彻底化解1993年建区以来的拆迁安置历史遗留问题的目标,始终坚持对待历史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一事一策、对标消号、逐一化解。经统计、分析、梳理,共确定了建区以来未化解的拆迁历史遗留问题62个。“这些历史遗留问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不仅需要解决的勇气,更需要治理的能力和智慧。”合肥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说,截至2021年10月,累计完成58个,完成率93.55%,其中新港工业园、临湖社区、芙蓉社区、高刘街道率先实现历史遗留问题清零。
一件件由来已久的“老毛病”被解决,“揪心事”变“暖心事”,群众看到了变化、感受到了温暖、得到了实惠。
为民办实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十四五”开局之年,合肥经开区为社区赋权扩能,让“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属地鸣笛,家家出力”,打造基层区域化共建机制,让更多的问题在基层获得解决。·李长龙 张和允 本报记者 王蔚蔚·
新闻推荐
本报讯11月9日,记者从市经信局获悉,近日,工信部批复组建4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其中,依托合肥智能语音创新发展有限公司组...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