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日,合肥市民政局印发《合肥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部署多项举措推进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
今年建设家庭养老床位不少于4119张
《方案》部署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计划2021年12月底前,面向城区经评定为失能、部分失能的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建设家庭养老床位不少于4119张。家庭养老床位,相当于把专业的养老床位“搬”回家,让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在亲情的陪伴下享受专业照护、远程监测等养老服务,还无需承担机构养老的床位费。此次家庭养老床位试点范围为合肥市城区,服务对象为:具有合肥市户籍在本市长期居住且年满60周岁(截至当年底)经评定为失能、部分失能的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租赁房屋居住的老年人暂不纳入服务对象。
家庭养老床位需要依托有资质的养老服务机构。《方案》明确,承接该服务的机构,应依法登记具备相应服务资质且有两年以上老年人托养服务运营经验(其中,养老机构需在民政部门完成备案,护理院需在卫健部门完成审批),两年内未纳入社会失信名单、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群体信访事件。
同时,服务机构应有可以上门提供照护服务的专业团队,包括但不限于养老护理员、康复治疗师或其他医务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等团队,且人员均符合行业要求并具备相关资质。配有家庭养老照护床位管理和服务信息化系统,具备接入行业主管部门信息平台的功能,并设立24小时服务热线。
符合上述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含护理院、护理站等医养结合机构)向试点区民政部门提出试点申请。试点区民政部门应采取公开招标等方式,公开公平公正组织开展服务机构遴选工作,试点期间原则上每个区最终确定3~5家服务机构。
实行24小时动态管理和远程监护
《方案》要求,服务机构要根据老年人照护需求,对居住环境的卫生间、浴室、卧室、客厅等关键位置进行必要的改造,配置必要设施器具,满足失能、部分失能老人居家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包括但不限于设置护理床、康复器具、呼叫器等必要的设施设备,为开展生活照料、体征监测、康复训练、呼叫响应等服务提供硬件与技术支持。鼓励对可移动设施设备采用租赁回收方式循环使用,降低用户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同时,老人居所内应安装必要的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和电子信息服务设备,能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与所在区养老服务平台和提供服务的照护机构实现呼叫应答、信息传输、服务监控监督和预警处置。提供服务的机构应在收到呼叫、预警的15分钟内到达老人家中,妥善进行处置;能通过智能床、智能床垫、智能穿戴等设施设备远程监测老年人生命健康体征数据,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实行24小时动态管理和远程监护,并能基于数据收集分析,实现不少于1项的预警提示功能。
服务机构要能按照服务协议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上门服务和24小时紧急服务等。每日上门服务不少于1次,每月累计服务时长不少于30小时、医护人员上门服务不少于2次,服务信息在区级信息平台有详细记录。
服务机构应为服务对象制定风险预案,服务前做好各项服务安全预案与事项告知,并对上门服务团队和服务质量持续进行评估,定期开展老年人及其家属满意度调查。(金嵋婕 刘文标 记者 朱震宇)
新闻推荐
星报讯近日,合肥瑶海园林绿管中心将在长江东路与泗州路交口建成智慧发光斑马线,目前正在调试阶段,将于本月底投入使用。对机...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