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合肥 今日巢湖 今日肥东 今日肥西 今日长丰 今日庐江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今日合肥 > 正文

难忘!21年前在新疆“摘棉花”

来源:江淮晨报 2021-10-14 09:49   https://www.yybnet.net/

2000年8月30日,《合肥晚报》头版头条刊发《长丰摘棉大军专列奔赴新疆》新闻。

如今的杨俊在家门口安居乐业。

湛蓝的秋天,新疆棉花如期盛开。

10月12日,全国百家媒体同步直播“新疆棉花开了”,一望无际的棉花让《合肥晚报》记者部炸开了锅。21年前,《合肥晚报》头版头条刊发《长丰摘棉大军专列奔赴新疆》,在当时引起较大的反响,这段记忆也让曾去新疆“摘棉花”的杨俊难以忘怀。

21年前,《合肥晚报》头版头条聚焦长丰“摘棉大军”

翻看泛黄的老报纸,去新疆采访的记忆涌上汪武君的心头。

2000年8月30日,《合肥晚报》头版头条刊发《长丰摘棉大军专列奔赴新疆》新闻。当年长丰县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受灾面积110万亩,绝收面积66万亩,18万余农民没有出路。

大旱之后怎么办?长丰县了解到国家开发大西部,急需农民工,尤其是长丰以往曾有零散民工自发进疆摘棉花,在当地很受欢迎,是一条减灾增收的有效途径,于是长丰县联系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订了季节性摘棉花协议。喜讯一公布后,农民便踊跃报名。2000年8月29日下午,一辆载有1000余名长丰农民的专列从长丰水家湖火车站出发,驶向新疆。

作为随行的记者,汪武君一路上记录了许多。“报名的农民大多是中年妇女,也有一些年轻小伙和姑娘。”汪武君还记得,车厢里的欢乐比较多,中年人诉说着希望,年轻人更多是抱着好奇的心态,想看看外面的世界“长啥样”。

到了新疆后,汪武君白天采访,夜间用单位配备的老式手机组稿。“那时没有电脑,不能直接传送,我就打电话给爱人,口述内容,由爱人写好后,再送到报社复印。”汪武君告诉记者,当时报道一刊发出来,就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尤其是长丰人民。他们通过读报,来获取亲人在新疆的消息。

“我随行了10多天,可以说记忆犹新。”汪武君感慨地说。

那年她才19岁带着好奇和希望出发

记忆犹新的何止汪武君。

10月12日,杨俊的朋友圈里刷到好几条有关“新疆棉花开了”的消息,她迫不及待地点开视频,镜头里那一望无际的洁白棉花一下子打开了她的情绪闸门,久久不能平静。

抬眼间,她仿佛穿越到了2000年8月29日的那个下午。

那时才19岁的杨俊背着装着衣服和被子的行囊,踏上了当时还是陶楼乡租赁的中巴车,前往水家湖火车站。

“那时家里真是穷!”杨俊记忆深刻,当年家里绝收,哥哥结婚,弟弟读书都要钱,更别提即将到来的年关了,困境下的她不得已辍学。得知县里在招民工,经过与父母沟通,杨俊和几个相熟的同学一起报名了。杨俊回忆说,当时参加摘棉花的大军中,她的年龄可能是最小的。

经过78个小时的颠簸与拥挤,队伍终于抵达了摘棉基地。

那一望无际的棉花,大的就像一片白色海洋,让杨俊顿时感到自己的渺小。此刻,高原反应让杨俊身体有些不舒服,她甚至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

可是一想到家里的困境,杨俊只能咬牙坚持下去。“我们家乡的棉花长得比较高,新疆的棉花个子矮,就在成人膝盖的位置。”背着基地给的蛇皮袋,杨俊蹲在棉花地开始摘棉花。

一开始,她摘棉花很仔细,一手摘棉花,一手挑碎壳,一天下来只能摘到40-50斤。后来,别人告诉她“这么摘太慢了”,杨俊也学会了两手齐上阵,同步摘棉花,就像接受了指令的机械一般。几天下来,她摘的棉花重量也上来了。

“那时摘一斤棉花有8毛钱,雇主方记一份工,我自己也记一份工。”杨俊告诉记者最多时一天她能挣100多元。

让杨俊难以适应的还有新疆的气候。那时她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新疆的早上冷,中午又很热,所以不到太阳下山,大家就得收工,不然就会体验到“速冻模式”。

“你知道吗?一天下来,灰尘都能盖住我的脚面。”这段记忆仿佛刻进了杨俊的脑海里。

家门口安居乐业国家级贫困县跑到全国百强县

在新疆摘了近2个月的棉花,杨俊带着1600多元回到了家,弟弟的学费终于交上了,家里的过年费也有了指望。

“我今天一看到新疆棉花,鼻子忽然酸楚,我知道,近2个月的摘棉花记忆永远忘不掉。”已经40岁的杨俊剪了这几年比较流行的波波头短发,说话慢条斯理,身旁的同事得知她去过新疆摘棉花,很是惊讶,难以想象一个小巧的她能抗下生活的苦。

不过,吃过生活的苦,杨俊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当下生活的美好。

这么多年过去了,新疆的棉花已采用机械化采割,新媒体的传播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优质的新疆棉,而杨俊所在的杨庙镇马郢社区也从省级重点贫困村变成了转型成功的网红“打卡点”,她也成了社区一位基层工作人员。

杨俊自豪地说,如今连社区的老人都不用出远门,就能在家门口就业,园区除草,农场种花等选择多,一天也有70-80元的收入。就在2020年,马郢社区累计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产业收入达2600万元,带动132名村民就业,日子越拼越有劲。

在杨俊看来,马郢社区是长丰开启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和“金钥匙”,一直在变化。如今的长丰也早已摘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穷帽子”,成了小有名气的全国百强县,产业发展突飞猛进。

时间不会为任何人任何事停留。好在过去的21年里,杨俊和她身处的长丰都实现了华丽转身。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陈家静

见习记者 邵晓杰/文 卓旻/摄

新闻推荐

合肥市财政局: 在“善作为”中彰显财政担当

本报讯近日,合肥市财政局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大家纷纷表示,将切实把思想和...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难忘!21年前在新疆“摘棉花”)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