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合肥 今日巢湖 今日肥东 今日肥西 今日长丰 今日庐江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今日合肥 > 正文

安徽第一路见证合肥脚步

来源:江淮晨报 2021-09-30 00:35   https://www.yybnet.net/

长江路夜景。

俯瞰长江路。

北京王府井驰名中外,上海南京路花天锦地,合肥也有一条让人满怀骄傲、流连忘返的道路——长江路。这条有着“安徽第一路”之誉的美丽大道,始建于清朝年间、发展于解放之后、腾飞于新世纪,亲历了合肥从“江淮小邑”到“大湖名城”的沧桑巨变,是时代的铭刻者和记录者。岁月年轮中,长江路的每一次华丽转身,都紧随着合肥发展脉搏的跳动节奏,书写着城市奋进史。

从“羊肠小道”到“通途大道”的腾飞之变

“70来年,长江路从羊肠小道发展为通途大道,变化实在是太大太快了,让我这个老合肥都觉得陌生。”每每行走在长江路上,78岁的赵福宽总会由心而发地惊叹。在他看来,无论是长江路还是合肥,这日新月异的变化令人惊喜更惊艳,心中充满了自豪感和幸福感。

长江路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迄今已陪伴合肥人约两个世纪。直到解放之初,长江路都远没有今天长,只有如今长江中路那一段——东起宿州路,西抵三孝口,取名为“前大街”。在曾经面积仅有5平方公里的合肥,前大街已然是连接小城东西的要道了。

在赵福宽的记忆中,曾经的长江路是瓦砾泥土路,坑坑洼洼,一下雨到处都是水坑。而且还又弯又窄,“大概四五米宽吧,最多不会超过六米,偶尔有两辆车同时经过,行人都赶紧跑着躲老远,不然就没地方站。在路边撑根竹竿,很容易就能打到对面的房子。”

新中国成立之后,前大街迎来多次改造,赵福宽的“道路记忆”不断更新,翻天覆地。

据资料记载,上世纪50年代,合肥先后对前大街进行改扩建,堪称是“脱胎换骨”:原先5米的路宽拓至25米,其中,车行道宽度15米,两旁的人行道宽度各5米,成为合肥市第一条横贯城区的主干道,也是合肥第一条沥青路。1955年,长江路正式定名。

和今天的道路相比,25米的路宽毫无“竞争力”,即便是和它原先50米的规划相比,也显得略微有些逊色。不过,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25米透露出合肥市谋求迅猛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不一样的新合肥将从这里腾飞。

到了上世纪80年代,长江路已经成为合肥市的中心,不仅承担着城市主干道的交通功能,也聚集着合肥乃至安徽省最热闹的商圈,与王府井、南京路在北京、上海的地位相当。日益加剧的交通压力,让长江路再次拓宽迫在眉睫。

1985年,长江路加铺了9米宽、5厘米厚的黑色碎石,总长达到2990米;1991年,扩建长江路金寨路至环城西路段,仅车行道就宽约25米;1992年,经过140个昼夜的封闭施工,长江路拓宽为33米,有了宽约4米的慢车道,分隔带宽各1.5米,人行道各宽5米。

进入新世纪,随着合肥的高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长江路迎来了数次“变脸”,逐渐发展为贯穿合肥东西、连接新老城区,全长达30余公里的通途大道。“安徽第一路”名副其实。

从“平面道路”到“立体交通”的城市巨变

历数长江路的变化节点,令人印象深刻的开启是何时?许多“老合肥”的答案出奇一致:三孝口天桥。

1993年,一座环状的人行天桥在三孝口建成,这是合肥最早投入使用的人行天桥之一,从建成之日起便承担着缓解长江路交通压力的重任。起初,合肥人对悬在半空的人行桥并不熟悉,走上三孝口天桥总是轻手轻脚,甚至是提心吊胆,生怕一个不慎将桥震塌了。

“每次走三孝口天桥,心情都非常矛盾,又喜又怕。”80后林佳佳自幼住在三孝口一带,每周末和父母去新华书店、城隍庙、杏花公园等处,都要从人行天桥上走过。那会儿,她最怕和年龄更小的孩子们一起过天桥,“遇到淘气的,总爱在天桥上跺跺脚、蹦几下,想试试天桥结不结实。没法子,在当时被称为‘大农村’的合肥,人行天桥确实是个稀罕物。”

当时的合肥人无法想象,此后的岁月中,城市里这样的“稀罕物”越来越多,拓展了城市空间、改变了交通格局,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依然是1990年代,随着长江路的拓宽,合肥开始第三次“大建设”,并第一次延伸至老城区。无论古今,城市延伸必然要建立在道路延伸之上,于是,规划为1100多米长的五里墩立交桥开始兴建,这是长江路乃至合肥市发展史上的一件盛事。

“不可思议,合肥竟然要修立交桥,在当时人们的印象中,那是大城市才有的‘标配’。五里墩立交桥修好通行时,不知多少合肥人跑去看,太壮观、太震撼了!”提起五里墩立交桥的兴建,家住西园新村的陈秀娟依然很激动。当时,每天看着五里墩大兴土木,刚上初中的她隐隐约约感觉到,这是合肥向大城市迈进的起步。

诚然!对于五里墩立交桥,人们赋予了它很多“标签”:合肥第一座高架桥,安徽省第一座高标准公路立交桥,曾是华东第一、中国第四……可对于合肥市、对于长江路,五里墩立交桥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开启了合肥交通新纪元,长江路也迈进了“立体交通”时代。

2010年9月30日,长江西路高架桥迎来桥上桥下“双贯通”,这是合肥市第二条城市高架快速通道,其东起五里墩立交桥、西至市委党校,全长6.4公里。

作为合肥为数不多的东西走向高架桥,长江西路高架不仅解决了西部片区的交通堵塞问题,还让合肥老城区和新城区的联系更为“亲密”,让长江路这条“交通动脉”真正跳跃起来。此后,合肥高架桥修了一座又一座,高架上的合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高度,开启了城市建设和民生投入的新步伐。

2017年12月26日,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开通运营,长江路开启了从地面、半空向地下拓展的大幕。轨道交通2号线的修建,不仅为长江路沿线,更为整个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

从“交通动脉”到“精品大道”的未来之变

细心的车主可能会注意到,如今行驶在长江路上,可以连续通过4个路口,不用再停车等待红灯。这样有“黑科技”加持的全新长江路,正是其谋求蝶变的又一次华丽转身。

合肥城越来越大、越变越美,不可避免地要跨入“精品时代”,拉高建设标杆、提升城市品质。作为城市运行的“主动脉”,长江路被打造为“精品道路”势在必行,不仅要“洁化”“美化”“绿化”,也要紧随时代发展。

2017年11月,长江中路和长江西路陆续启动全面改造,这不仅仅是对一条道路的改造,而是点、线、面的结合。以“城市设计”和“城市双修”理念为核心,长江路在进行道路本身及杆管线修复的同时,沿线建筑立面也进行了整体修复,按照“素、雅、净、洁”的原则,打造道路风貌。

特别是长江中路,按照“历史之源、时尚之美”的标志性景观大道目标进行打造,三孝口、四牌楼等重要节点都进行了提升,注入历史文化元素和时尚活力,重塑魅力。街头那一个个融入包公文化脸谱和徽州篆刻文化的“庐”字,彰显着道路风貌,也凸显着悠久历史。

如今的长江路,历史与当下、古典与现代、传统与新潮并存,成为这条美丽大道不可割裂的AB面。一栋栋承载合肥城市记忆的历史建筑,尽显岁月的轮廓;一栋栋高层商业、商务楼宇,亮出了长江路最繁华的都市天际线。

在“智慧生活”的信息时代,长江路又迎来了智能改造,“绿波带”“交通超脑”等高科技名词都与它息息相关,优化城市交通、提升城市形象。和合肥城一样,长江路也迈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

长江路之变,浓缩合肥之变。

晨报记者 王靓/文 高博/摄

新闻推荐

原价19800 特惠只要5800? 合肥一医美公司虚构原价价格欺诈被罚5万元

本报讯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服务,合肥一医美公司将新推出的项目打上“降价”“特惠”的广告,优惠幅度高达万元,而实际上,这...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安徽第一路见证合肥脚步)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