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吴云飞
桑树的叶子,是可以喂蚕的。
从我家到公园去,有一条小路,路边有一道铁栅栏围墙。几年前的一天,我路过那里,发现有人在栅栏外,用手拉着一根树枝,揪树叶子。原来,那是一棵桑树。家里养着蚕宝宝给孩子玩的人,需要采桑叶给蚕吃。后来,我注意到那棵桑树的枝条总是光秃秃的,冒着总也长不大的幼嫩叶片。
我不敢养蚕,因为我害怕那肉乎乎的身子,就跟大毛毛虫一样,令人毛骨悚然。所以,我也不用想着采桑叶。
小时候,倒是帮一个姐姐采过桑叶。她家每年都养很多蚕。她妈妈让她采桑叶,无论想不想,都得采,不然蚕就饿死了,饿死还怎么结茧卖钱呢。本村采完,就要到外村去采,能跑好几个村。
她不是我们村的,她外婆在我们村。我们村有一棵古老高大的桑树。所以,她经常来我们村采桑叶。扛根带钩子的大竹竿,挎个大竹筐。
男孩爬到树上帮忙钩桑叶。坐在树杈上仰起脸,在细碎刺眼的太阳光芒中半眯起眼睛,认真地钩那些稍细易断的枝条。
我们女孩就跟她一起,在地上捡拾长短不一的树枝,将鲜嫩的桑叶捋下来,装进筐子。我们总是嘻嘻哈哈,说着一些明明不是那么有趣的话,却都笑得很大声。我们都没有想到那是在干活,都觉得采桑叶还挺有趣的。如果不采桑叶,似乎也没有其他事可做。一起采桑叶,使我们都很快乐。那些长长的夏日白昼,不再那么孤单寂寞。飘散着的桑叶青气中,荡漾着简单的满足,童真的欢乐,友谊的纯洁,乡邻的温情。
等到把大竹筐装满,太阳差不多快落到村子西边的铁道后面了,她也该回家了。我们在夕阳温煦的余晖中跟她告别,问她第二天还来不来,心里都还挺期待的。
想想,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
不久前,我回乡下。那天,阳光很好。舒适干净的农家小院,有大片的太阳地,也有树木的阴凉。
我在走廊上的一把藤椅上坐着,与一位老人聊天。一个挎着筐子的农妇,从敞开着大门的门前小路上走过。老人大声喊她,问她是否进来歇歇脚,叙叙话。农妇说不了,她先趁着凉快摘豌豆,马上回来再叙。
“你看这农村多舒服,没事到地里摘个豌豆,坐这叙叙话,多好。在城里,白天人都上班去了,下班也关着门。想找个人说说话,都找不到,没趣得很。”老人笑着跟我说。她在苏州帮忙带孙子,刚回来不久。
“是的,”我说,“如果再把商业发展起来就更好了,生活会便利一些。”
“桑叶?咱这也有啊,东头地里种了好多,集体的桑叶,”老人说,“都长这么高了。”她用手掌在身旁的空气中比划着,量出一个高度。
我听得稀里糊涂的。“商业”怎么种在地里呢。我在心里琢磨了好一会儿,随即醒悟:老人说的是“桑叶”。她以为我在说这个。
“嗯,挺好的,”我若无其事地说,“桑叶很好,可以养蚕。”
老人背后的红砖墙上,镶嵌着一块透明的方玻璃,从那里露出一丛竹子清秀的身影,翠绿的竹叶在轻轻摇曳。
往事苏醒,清晰再现。
桑叶,就像一个曾经熟悉的可爱婴孩,熟睡在某个我不常看到的地方。很多时候,我会想不起它的存在。
新闻推荐
合肥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主要承担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近年来,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不断改善设备设施、完善服...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