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服务考生,回应社会关切,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教育厅、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的大力支持下,报经市招委同意,2021年,市教育局、市教育考试院在合肥市区考区内设立4个分考区,实现高考考点相对就近安排。
回望今年四月中旬,本报官微一则“刚刚发布!高考重大变化!”的消息刷爆朋友圈,也引起了广大高考家长的关注。文中的“高考大变化”就是指合肥市市区的高考考点分配,首次实现了相对就近安排。评论区里也是一边倒的叫好声,对于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说,这更是一则重大利好消息。可以说是在临近高考的节点,让考生、家长、送考老师等都松了一口气。近日,记者了解到,这是合肥市人大代表陈巧妹连续两年在两会上的“好声音”落地了。
两会“好声音”成现实
“看到合肥高考分区的新闻时,感觉十分惊喜,也很欣慰,毕竟是自己一直在努力推进的事情。”当陈巧妹第一时间获知这条消息时,立马转发了朋友圈和大家分享。很多考生和家长都为这样一条便民利民的好消息而开心,但鲜有人知道这项工作在推进过程中,相关部门在背后做出的努力。
“合肥市市区高考分区”的建议最早是在2018年。建议中指出合肥高考考生人数基数大,每年增长人数多,而合肥市市区作为全省最大的单一考区,在高考考场全域随机编排的情况下,造成部分考生和家长在考试期间住宿、餐饮和交通等多方面的诸多不便。同时,也给相关部门和普通市民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的影响。在提出“分考区”建议前后,陈巧妹深入高三家长群体中,搜集了很多现实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同时也做了很多其他省市以及省内其他城市的相关调查工作,据此给出了选取备选考点,志愿填报等对策,以期合理解决考点分配的问题。
开心的是,这一次的建议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和积极回应,但从建议到落地,中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不仅需要相关部门的协调和决策,也需要有相应的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支持,来进行分析匹配,达到整体的最优水平。
一年过去,分区的消息虽然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在积极推进中,但没有像期待的那样实现,考生所面对的问题日益严峻,心急的陈巧妹继续收集更新各方信息,在2019年又提交了这份“建议”。这一次的内容更加深入,在之前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考试组织和保障都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和风险,合肥市沿用多年的单一考区管理的模式已经不适应变化了的现状。而合肥市作为省会城市,城市建设不断加快,城区面积不断拓展,城区考生规模日益扩大,这也意味着单一考区的划分方式,会导致部分考生需要为了考试跑更远的路。这一次的方案也优化了相应的对策,从设立区级招生考试机构、建设标准化考点和参考高考投档模式三个角度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据记者了解,当时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方面是没有上级主管部门下放的相关权限,另一方面是省内暂时没有高考划区的先例可以参考。
尽管需要多部门协调,但并没有止步于此,合肥市教育考试院多次外出考察,借鉴省外的发展经验。多方合力,终于在今年实现了合肥市市区的高考分区,让2021年的考生能到相对较近的位置参加高考,历时两年的“两会好声音”终于有了回音。
高考分区不仅便利了考生
5月25日,对合肥市市区的高三学生来说是考前重要的一天,这是在合肥市市区实行高考分区后,第一次查询自己的考场。高考分区的安排,最直接的受益者当然是考生,不用再舟车劳顿,疲于奔波,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用来复习和休息。但在考生之外,也有很多人得到了便利。
平日里,最关注高考的人莫过于家长和老师了。在合肥市市区高考分区的新闻下,评论最多的就是家长的感叹“不用担心定宾馆的事情了”。在高考期间,考点周围的宾馆价格水涨船高,还一房难求,而考生还不一定习惯,再加上巨大的考试压力,食寝不安是常常出现的状况。在居住地附近考试,相对降低了这种风险,在较为熟悉的环境中,更有利于考生的发挥。这也给和考生朝夕相处的家长们,降低了心理负担。而对于和高三学子同样奋战的老师来说,相对就近安排也让他们更能安心。记者采访了一位今年迎考的考生家长王女士,她欣喜地表示:“我们太幸运了,今天刚刚查到我家孩子的考点就在本校,能在如此熟悉又便利的家门口考试,这让孩子和我们都很安心。”
这些之外,就近安排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成本。穿行合肥,路途奔波,总有考生遇到各种问题,交警和城管虽不介意伸出援手,这种意外还是会影响考生心情,而就近考试,缩短路途,也就相对降低了这种风险。
陈琼 刘成乐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张宇泽
新闻推荐
合肥开展管网安全专项检查 大建设严守地下管网工程“生命线”;喊停多家企业在肥承建及监理项目
本月中下旬以来,安徽连续发生地下管网工程事故,引起社会关注。根据省住建厅的部署,近日合肥市建设局下发通知,责令相关企...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