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刑事审判战线上的一名女法官,十一年如一日,坚守审判一线。案件再难,难不倒她;办案再苦,她甘之如饴。
汪蕾,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一级法官、刑事审判一庭副庭长。人如其名,身形娇小柔弱的她,却是绽放在刑事审判战线上的一株坚毅之花。满腔热情的她,让刑事审判充满温度;不懈追求的她,让法律判决精准到位。
无私奉献
公正执法办“铁案”
刑事法官的职责,就是打击犯罪,维护稳定,确保一方平安。面对形形色色的犯罪,面对一双双企盼的目光,面对自己手中掌握的司法裁判权,汪蕾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战斗在刑事一线的她,始终将匡扶正义、惩恶扬善、维护法律视为使命。
2020年9月初,袁某某等人重大涉黑案件由合肥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这起案件涉及31名被告人,涉嫌犯罪金额达上亿元,仅证据材料就装了四五个行李箱,案情复杂、涉嫌罪名较多,按时完成审判任务压力非常大。收到案件时,汪蕾有了身孕,她有过犹豫,担心自己不能按时完成任务,但一直较真不服输的她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下定决心,迎难而上,一定把案件办好。
庭审前的半个月准备时间,她把办公室当家,周末放弃休息,在3米多高的卷宗中埋头梳理一起起案件事实,分析一份份证据材料。2020年9月24日,凭借充分的准备,汪蕾主持的庭前会议顺利完成,为庭审打下了扎实基础。
开庭时间安排在2020年10月9日。国庆假期成了汪蕾冲刺“备战”的黄金时间。她无法兑现陪女儿出游的承诺,只能每天带她到单位加班。汪蕾看卷宗,女儿在一旁写作业,中午一起吃外卖,累了汪蕾会陪女儿在单位的绿植旁透透气。孩子的假期日记,全部都是陪妈妈加班的日常记录。在孩子笔下,那短暂的休息,都成了最开心的事。
2020年10月9日,案件如期开庭。连续9天时间,每天从早上9点到晚上10点,13个小时的高强度庭审对汪蕾的身体是个严峻的考验。庭审进行到第三天,汪蕾出现了明显不适,但依然咬牙坚持。同事让她多休息一会,她总说没事,不愿因个人原因影响庭审进程。连续9天的庭审下来,她鞋子都穿不进去了,腿和脚全部肿了。
庭审结束第二天,汪蕾又照常出现在办公室,开始合议,写审理报告。30余万字庭审笔录、100多本五六百页的卷宗,堆满办公室的证据材料,她常常加班与合议庭成员及法官助理核对、梳理,计算犯罪金额,认定案件事实。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完成了800多页的审理报告,683页的判决书。
司法为民
耐心审慎有“情怀”
2017年审理的那起集资诈骗案,让汪蕾一直记忆犹新。这起案件被害人多,犯罪金额大,需要对每一笔被骗金额进行核对,不仅要依法严惩犯罪,还要平息和抚慰被害人受到的伤害。案件审理期间,先后有100多名被害人打电话了解和反映情况。
“每个来电都是被害人对法院的信任和期望。”汪蕾回忆,有一位大姐晚上9点多打来电话,一直在哭诉,被骗的钱是给孩子上学用的,这下感觉天都塌了。那天晚上,汪蕾和这位大姐聊了两个多小时,她尽力劝慰和开导这位大姐,化解她的心结。
“面对群众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多付出一点,群众的满意就多一分。”汪蕾说,集资诈骗犯罪案件中被害人期望大,但损失追回难,被害人容易激动,需要耐心劝解,将心比心,做疏导工作,化解被害人的情绪。作为法官,对证据材料抽丝剥茧,仔细梳理,做到正确定罪量刑,还要积极追赃,尽最大努力挽回群众被骗损失。
电信诈骗是伴随着网络发展出现得比较新型的犯罪,证据往往纷繁复杂,社会危害程度较大。2018年,汪蕾办理了一起这样的案件。她深研法律,大量学习各类网络知识,对案件抽丝剥茧,还原案件事实。凭借扎实的业务功底,最终对被告人准确定罪量刑,对侵害公众信息和财产权的犯罪予以严惩。
“多亏法官帮我们追回欠款。”该案被害人王某说,“这些钱是我们平时一点点攒起来的,老百姓的盼头都寄托在法院身上,法官每次都耐心接听我们的电话,我们从内心里感谢她。”
近五年,汪蕾参与刑事案件办理2000余件,其中个人承办刑事案件600余件。自2018年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她承办了十多起黑恶势力犯罪案件,其中涉及黑社会性质组织7个,涉案人数达数百人。工作中认真负责、勇挑重担的她,2020年荣获全省法院刑事审判工作先进个人、全市爱岗敬业好青年,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荣获全省扫黑除恶先进个人,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荣立个人三等功。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李后祥)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璋,原名张鼎和,曾化名张晓天。1905年出生于合肥西乡(现肥西)张新圩,1925年在天津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曾祖父是淮...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