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已有各类电梯超过8.6万部。
老旧住宅电梯若有安全隐患和风险,如何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开展老旧住宅电梯安全状况评估就是最佳的破题手段。截至去年底,合肥市已有各类电梯超过8.6万部。接下来,全市将对使用超15年且未评估过的电梯进行“体检”,在发现隐患后落实整改,降低老旧住宅电梯的故障率,逐步消除老旧住宅电梯安全隐患。
现状 8.6万部电梯中部分使用年限较长
作为群众“日常出行第一步,回家最后一程”,电梯安全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合肥电梯数量快速增长,电梯使用年限不断延长,尤其是一些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老旧住宅电梯,故障隐患不少,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相关人士介绍,截至去年底,合肥市有各类电梯86542部,已有80%纳入了电梯安全信息化监管系统,并配备了电梯标识牌。根据初步摸排,当前,全市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电梯超过1500部,其中分布在蜀山区的数量最多。
最新出炉的2020年度合肥市电梯质量安全白皮书披露,去年全市电梯安全状况持续保持平稳态势。住宅楼(含商住)是困人故障高发场所,占困人故障总量的78.6%,其次为商场、超市,占困人故障总量的10%左右。
报告指出,发生电梯困人故障的主要原因有外部原因、使用不当和电梯部件故障3类。而在这当中,电梯部件故障主要为电梯门锁或触点故障、门机故障和电梯门槽中垃圾导致门卡阻等。
乘坐电梯时,发生紧急情况,除了拨打110,还可以拨打96366求助,去年96366就接到各类电梯求助3900多次。合肥市电梯安全信息中心相关人士介绍,2020年,电梯救援到达现场时间平均是17.6分钟。随着合肥市电梯应急救援标识牌覆盖率的提高,今后的救援调度效率将进一步提升。
计划 使用超15年且未评估过的电梯“体检”
少数老旧住宅电梯的故障隐患多,安全风险大,怎么办?今年, 合肥市政府就将老旧住宅电梯安全状况评估纳入了2021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事项。经过认真研究,具体的实施方案也已经正式敲定。
哪些电梯可以接受评估?方案明确了具体的实施范围:2006年12月31日之前登记注册,且尚未进行过安全状况评估的老旧住宅电梯。电梯使用单位或所有权人是老旧住宅电梯安全状况评估的实施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老旧住宅电梯安全状况评估的组织和统筹工作。
评估资金从哪里来?对此,实施方案提出,对实施范围内的老旧住宅电梯安全状况评估所需补贴资金,由市县(含城区、开发区)两级财政共同承担。合肥市财政按照据实申报、事后补贴的方式给予50%的资金补贴。
部署 12月底前出报告,发现隐患落实整改
对于很多市民来说,每天上下楼,乘坐电梯是必选项。那么,这项评估工作具体如何部署?
记者了解到,5月底之前,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组织制定老旧住宅电梯安全状况评估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全面排查实施范围内所涉及电梯的数量和详细信息。同时,动员并督促相关电梯使用单位或所有权人开展老旧住宅电梯安全状况评估。
承担老旧住宅电梯安全状况评估的机构,应当依据安徽省相关要求和合同规定实施评估,及时出具评估报告并提交给各县(市)区、开发区及相关方。这项工作要在今年12月底之前完成。
合肥市要求,对评估发现的风险隐患,电梯使用单位或所有权人要落实整改,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及时消除电梯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所需资金按规定从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中列支,资金不足部分或无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由电梯所有权人共同承担或依照有关规定进行筹措。
监管 挂牌督办“三无”及重大事故隐患电梯
接下来,合肥市要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抽查评估机构工作质量。其中,对进度较慢、工作不力的,要及时督促整改,确保工作质量和进度。
同时,对无物业管理、无维护保养和维修资金的“三无电梯”以及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电梯,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重点挂牌督办,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多措并举综合整治。
此外,电梯使用单位要按照“一梯一档”要求,建立电梯安全技术档案,加强电梯日常使用管理和维修保养,加大电梯安全投入,并按规定实施安全状况评估,有效降低和管控老旧住宅电梯安全风险,保障老旧住宅电梯安全使用。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方佳伟/文 李福凯/摄
■新闻链接
推行电梯保险守护“上下”平安
被困在电梯里,时间长了,还有可能拿到补偿金,这样的事情您想过么?当前,合肥市正在安巢经开区积极推行电梯“保险+服务”试点工作,发挥保险事前防范与事后补偿功能,保障电梯安全。
按照政府牵头、分级推进的模式,安巢经开区市场监管部门对电梯使用单位、维保单位、电梯运行状况综合调研,协调各方意见,结合电梯“自我声明+信用管理”维保模式,将全区电梯运行管理状况分为三个等级。目前,已对故障率高、投诉率高的安置小区136部电梯优先开展试点,先行购买保险。
赔偿项目涵盖每次事故及累计责任限额等多项。其中,每次事故累计赔偿责任限额最高为600万元,每人责任限额最高100万元,医疗费、财产损失均有保障;同时扩展了困人责任,滞留30分钟以上即可赔偿200元起。
新闻推荐
城市管理人人参与,文明成果人人共享。合肥城管邀您一起,参与城市管理:1.下载安装“市民通”打开手机浏览器,点击...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