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来,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永东始终在科研一线深耕细作,致力于旋流强化换热设备、LNG高效气化器、螺旋板式换热器等先进能源装备的创新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
拿下诸多中国第一
长期以来,旋流强化换热设备技术一直被外国垄断。从2001年到2018年,陈永东带领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不仅实现大型化肥成套装置关键换热设备国产化,还在加氢裂化、连续重整、芳烃异构化、聚丙烯等领域实现旋流强化换热设备技术与应用的国际首创。
2005年1月,中国石化将“新型加氢裂化装置高压冷换的攻关”列为中石化重大装备国产化项目,这是一项当时世界上没有先例的探索,中石化连续召开三次论证会。面对许多专家的质疑,陈永东带领课题组以百倍勇气和严谨作风投入攻关,创新高压换热器结构、低焊接残余应力连接技术等,保证了旋流强化换热设备成功应用。
17年春夏秋冬、岁月更替,陈永东及其团队先后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多股流缠绕管式换热器、第一座LNG电厂用缠绕式汽化器、世界上第一台加氢裂化高压缠绕管式换热器、世界上第一台连续重整高效缠绕管式换热器、世界上最大钢制旋流强化换热设备等高端换热设备。
努力攻克技术难关
目前,我国使用的天然气很大一部分要从国外进口,液化天然气是最重要的储存和运输手段。
为了攻克混合冷剂(尤其是混合烃)冷凝问题,陈永东带领团队不分昼夜,突破“陆基/离岸混合冷剂试验台”技术难关。为着眼未来,陈永东提出将超临界低温试验台和混合冷剂试验台柔性连接的总体思路,保证了未来我国高端船舶FSRU气化模块试验需求。
经过四年艰苦努力,海水——混合冷剂换热器关键技术被一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具备年产量200万~300万吨液化天然气海水混合冷剂换热器工程化设计能力,为我国浮式LNG技术链条完整性补上了重要一环。
创新是最大的浪漫
长期伏案和试验工作,陈永东颈椎变形压迫椎底血管,造成供血不足,时常头晕,风油精成了他形影不离的提神物品。同事们戏称他为“工作狂”,他总是淡然一笑:“只要能做有意义的事,那就是值得的,更别说能做出为中国人争气的事。这就是我心里最大的浪漫。”
·本报记者 李想·
新闻推荐
5月20日~22日,2021中国气象现代化建设科技博览会(CMHE2021)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合肥高新集团投资企业合肥中科光博量子科...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