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急剧增长,如何破解“停车难、停车乱”成为考验城市管理者的一道必答题。
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合肥市通过创新探索共享停车、错峰停车等措施,延长路内临时停车泊位免费时间,充分挖掘整合各类停车资源,释放和盘活了一批公共停车空间。
如今在合肥,从起初停车的“一位难求”到如今的“有位有序”,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正在与日俱增。
增加供给 盘活闲置土地资源
每到节假日,包河区合柴1972成为不少合肥市民的网红“打卡”地。据园区管理方介绍,周末人流量通常在一万至两万人,“五一”“十一”等假期更是人流如织,“停车难”成了一道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前市民来这里都是把车停在园区门口的天堂寨路上,整条路两边满满当当都是车辆,现在在包河区城管局停车办的指导下,把紧邻园区东边的一块11000平方米的空地整理出来,作为临时过渡停车场,可供300辆车同时停放,大大缓解了停车难题。”园区工作人员齐晓红告诉记者。
经常往返于合肥和南昌两地运送水果的货车司机李师傅也感受到了治理停车难带来的喜人变化。今年4月,位于瑶海区的周谷堆批发市场大型车辆停车场正式对外开放。“以前有时候想下车吃饭或者休息,都没地方停,堵在马路上也给别人添麻烦,影响交通。现在有了地方停车,真是利人利己。”李师傅开心地向记者介绍道,停车场内还配备了休息室、公厕方便市民使用,让大家有了歇脚的地方。
按照“一处一方”原则,市、区城管部门根据停车供需状况及时间规律,通过挖掘边角空闲地块潜能、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改造老旧停车场等方式拓展公共停车空间,今年又陆续完成合柴1972文创园、万家睦邻、南七菜市场等闲置地块的挖潜,累计增加约600个公共停车泊位。
科技助力 让停车更智能
“周末和朋友经常驱车到淮河路步行街逛街,但有时候找停车位就得花半个多小时,很影响心情。”市民孙丽萍说道,现在百货大楼停车场升级改造成了立体智能停车场后,停车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四牌楼商圈作为合肥的核心商圈,周边商业集中,人流、车辆高度密集,原百货大楼停车场占地约300平方米,仅有车位33个,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停车需求。自2020年8月起,百货大楼启动停车场改造工程,将原来单层平面停车场改造升级为8层立体智能停车场,车位从33个增加至90个。
“停车场的改造不仅由平面改建为立体,而且在改造升级中加入智能停车系统。”百货大楼停车场负责人盛军告诉记者,顾客只要将车停进车位范围内即可,然后系统将自动调节车辆停放角度。“取车时,只要扫码并缴纳停车费,车辆就会自动取出并停至车库,车库门打开,之前朝里的车头自动调转朝外,车主进入车库后无需倒车,直接驾车驶离,停车、取车用时都不到1分钟,极大增加了停车泊位周转效率。”
在停车场广泛利用新技术的同时,“合肥停车”APP正在拓展信息服务功能,综合利用平台动态交通大数据分析及云计算等科技信息化手段,对路内临时车位进行精细化管理。在综合分析全市1.4万个路内停车泊位以及600余个停车场信息数据的基础上,研判工作日停车高峰时段,调度路外停车泊位资源,既保障了道路通行,又避免了停车资源闲置。
共享停车 推动资源利用最大化
一些单位停车场、商务楼宇停车位白天不够用、晚上闲置,而周边一些住宅小区的停车位则是晚上不够用、白天闲置,如果能将两者“共享”起来,停车空间就会大大增加。
“我是医务工作者,晚上经常加班加点,回来晚了小区里根本找不到车位,路边也没有地方可以停车,有时为了抢一个车位要耽搁二三十分钟,让人心情烦躁。”(下转2版)
新闻推荐
2021年度城乡居保 个人缴费设14档 体现多缴多得原则缴费标准最高每年6000元
本报讯近日,合肥市人社局发布《合肥市2021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方案》,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非国家机关和...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