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恶劣天气下依托福彩站增设临时救助点防寒避暑、对流浪未成年人“先保护,后救助”、向不愿意进站受助人员发放救助引导卡……近日,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向社会公开征求《救助保护机构街面巡查与救助工作指南》合肥市地方标准意见。
对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救助,可以有效保障受助人员的基本生活权益和人身权利。虽然安徽省各地市目前均已建立救助管理站,但在实际服务中,可能存在服务内容、程序和质量上的不足。因此,制定《救助保护机构街面巡查与救助工作指南》,对救助管理机构街面巡查及救助工作提供指导很有必要。
记者注意到,该指南规定了救助保护机构街面救助的服务对象、基本要求、协助街面救助巡查与救助服务等内容,明确了救助保护机构至少应设置一台公开的救助咨询服务电话,并安排7×24小时电话接听座席,24小时值班,随时接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及困难群众。当出现极端恶劣天气时,机构可依托县级以上党委政府、福彩站等搭建或增设临时救助点,设立临时防寒或避暑场所。
救助人员进行街面巡查时,需要全程录音录像。当发现疑似流浪乞讨人员时,先初步甄别是否符合救助条件,若有疑似走失、被遗弃或拐卖等情形的,需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对流浪未成年人“先保护,后救助”,一经发现,先接送至救助保护机构,再甄别情况分类施救,对流浪危重病人、精神病人等“先救治,后救助”,直接护送其至定点医院进行救治,并及时通知属地救助保护机构到医疗机构甄别其身份。
该指南还明确,可引进社工在重点区域、地段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驻点劝导、跟踪劝导,以及个案服务。对于一些经劝导后仍不愿进站受助的人员,向其发放包含救助保护机构名称、地点位置图、救助服务内容、公交站点及线路、联系电话在内的救助引导卡,告知其求助方式。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伟)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进一步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合肥市12369环境投诉中心昨日发出公告,市民可通过电话、来信、微信三种...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