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助兴。在合肥南岗镇的鸡鸣山下,传承着鲜为人知的“抛头狮”艺术,历史可追溯到唐宋时期。
鸡鸣山海拔只有68米,面积约1平方公里,一条乡村道路直通山上,山北脚下有一处曹操练兵场(又称量兵塘),山顶有两根拴马桩,据称是三国时期的古战场。登高远眺,董铺水库尽收眼底。鸡鸣山旁,坐落着一个小村庄鸡鸣村,村中盛行“抛头狮”。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抛头狮”传承人胡正德解释“抛头狮”名称来由,“它是基于狮头和狮身的结构,抛头狮的狮头与狮身是分开的,舞狮头者上场之前举起狮头套在自己的身上,举套之间便有一个上抛动作,故称为‘抛头狮’”。据胡正德等人回忆,1905年前后,胡家志领队玩狮,得到知县的夸奖,还得到玩狮比赛第一名,当时方圆几十里声誉很高。1940年,胡正明领队玩狮,主要在本地。1982年,张圣芝领队玩狮,基本上也只在本地玩,一般从正月初一玩到二月初二。有时在大的场地上用32张大桌相叠,排成数层,“引狮人”把“狮子”引到顶处,然后“双狮”从顶处往下跳,人员安全。有的玩“收土”,即农家动工盖新房,搬家之前,为庆吉祥,请到新房玩狮,后搬迁住入。“狮子”进屋后,在房中多排“寿”字或灯碗,祝户主吉祥如意。
上世纪90年代,鸡鸣村仍然鸡鸣声声,但“抛头狮”却停止了欢吼。老艺人们回忆“抛头狮”往日的辉煌,其激动与亢奋的心情溢于言表。而重新让“抛头狮”艺术焕发青春,无不时刻牵扯着鸡鸣村人的心。许多老艺人渴望重新拉起队伍,重现昔日的辉煌。
机会来了!自2014年起,“抛头狮”与其他非遗项目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展演、体验等系列活动,拉近了与百姓的距离,使更多的人了解进而喜爱上非遗。同时,非遗的培训与传承也在合肥这片沃土上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众多传承人纷纷走进校园、社区等进行免费授课,将民间艺术的种子播撒到年轻人的心底,扎根发芽。
如今,“抛头狮”队伍壮大了,其中不乏“80后”和“90后”身影。30多岁的陈俊,18岁便跟传承人陈德荣学习。“抛头狮是家乡的遗产,我希望这个技艺能一直传承下去。”只见陈俊举起狮头,一甩一抛,狮头套上,一人舞头,一人舞尾,动作栩栩如生。扭腰、跨步、抖动,动作干净利落,一气呵成。列入非遗的“抛头狮”有了更多的机会“抛头露面”。
□文/郎章正
新闻推荐
本报地址 合肥市潜山路1469号 邮政编码: 230071 电 话
总值班18955179501(日夜)编辑部传真65179872(日夜)集团办公室65179014编委办公室65179030总编办公室65179021新媒体中心65179...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