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在成长中,总是有许许多多的“为什么”,天气是怎么预测出来的?气象新闻怎么播报?为什么44年前的地震至今仍会产生余震?一滴污水如何变成净水?生产出一辆完整的汽车需要经过哪些流程?有哪些智能化的“高精尖”科技?想要回答这些问题可一点都不简单。“百闻不如一见”,2020年,江淮小记者的社会实践脚步先后走进了安徽省气象局、合肥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馆、安徽省最大的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合肥长安汽车有限公司、能源行业公司等事业单位和制造企业,零距离探秘,深切感受自然、智造和科学魅力,多样实践探索助力小记者们不断向上成长!
走进气象局探秘“风云变幻”
活动时间:1月13日
活动地点:安徽省气象局
活动背景
1月8日,合肥迎来2020年的第一场雪。合肥市区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积雪,城市披上了一层银色的外衣。 活动回顾
小记者们在安徽省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的演播室里观看天气主播曹安娜播报天气,然后现场体验“天气小主播”。在气象局的雷达塔里,省气象台预报首席刘远永给大家从实况监测、雷达传达、数值信息等多种角度介绍了天气是如何预测出来的,孩子们听得十分认真,一上午的活动,小记者们学到了许多课堂内学不到的气象科学和防灾减灾知识。
走进智能汽车厂直观“智造”力量
活动时间:8月21日
活动地点:合肥长安汽车厂
活动背景
2010年以来,合肥市与长安汽车牵手前行,密切合作,接连建成合肥长安一期、二期项目。2019年8月,长安汽车合肥基地“智+”智慧工厂建成投产。 活动回顾
在合肥长安汽车厂里,小记者们亲眼见证了每59秒就有一辆汽车生产出来的急速生产效率。偌大的车间里智能化机器人参与着焊装、组装等工作环节,在焊装车间里自动化率达到了100%。跟着讲解员的脚步,小记者们见证了一辆车从零部件到整车的过程,工作人员还向大家展示了汽车的自动泊车技术。
走进地震体验室探求逃生技能
活动时间:7月29日
活动地点:合肥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馆
活动背景
7月29日,是唐山大地震44周年,这是所有国人不能忘却的记忆。在缅怀逝去生命的同时,学会如何在地震中逃生也成为了孩子们的必修课。 活动回顾
穿梭地震时光隧道,了解历史上发生的10次大地震;参观横纵波演示器、张衡地动仪、地震里氏级模拟仪等十余种设备,学习地震知识;在地震体验室和家庭防震演练室里模拟家庭逃生。参观体验后,小记者们感慨良多,“体验过地震的可怕,现在我们就知道,学会在地震中正确逃生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如果发生地震了,我希望所有人都能逃生成功。”
走进净水厂探访污水变清的奥秘
活动时间:10月17日
活动地点:清溪净水厂
活动背景
合肥清溪净水厂是安徽省首个全地埋式污水处理项目,承担着每天将约16万吨生活污水“变清”的责任。今年8月,合肥市清溪净水厂荣获省级“绿色工厂”荣誉称号。 活动回顾
污水处理是保护生态环境、保障水资源供应的重要环节。在清溪净水厂里,小记者们见到了不一样的污水处理厂:地下是净水厂主体构筑物,地上是一个漂亮的市民休闲广场。通过形象直观的《水精灵历险记》,孩子们对污水变净水的过程有一个初步认识。随后,小记者走进了厂房区域,参观污水处理的每一个步骤,学完知识后,孩子们还在南淝河岸边开展了净滩行动,捡拾垃圾。
走进科研基地拥抱科技“智慧”
活动时间:11月21日
活动地点:清大中创研学基地
活动背景
近年来,依靠科技与产业创新,合肥在新一轮发展机遇中占得先机,昔日“霸都”转眼已崛起为引领全国、剑指世界的“创新之都”。高大上的智能科技,如何呈现在孩子们的视野中?智能科技研学基地成为了重要窗口。
活动回顾
走进智慧编程馆,现场编程控制智能小车行进路线,并进行异常pk赛;在无人机馆里,体验亲手操控无人机的感觉;在VRAR馆,体验宇宙、海洋、人体血管等模拟真实场。此外小记者还详细参观了五感体验馆、数字探究馆等,孩子们通过协同设计、共同创造、团队合作等,获得了更全面、更丰富、更具体验感的认知。
晨报记者 汪红霞/文 李娜 李福凯/摄
新闻推荐
合肥发“指南”今后人行道将分三级设计本报讯(合建宣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姜志远)《合肥市城市道路人行道设计指南》(下称《指...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