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合肥 今日巢湖 今日肥东 今日肥西 今日长丰 今日庐江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今日合肥 > 正文

支付,刷脸解锁,刷脸考勤,刷脸上厕所、扔垃圾……人脸识别技术嵌入社会生活,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引发技术被滥用、信息遭泄露等担忧 “看脸时代”如何放心刷脸

来源:安徽日报 2020-12-09 13:49   https://www.yybnet.net/

12月8日,在合肥一家超市,市民选购蔬菜,通过扫脸支付结账。本报记者 温沁 摄

处处都“要脸”

12月2日,记者来到合肥市文一·云河湾小区,小区居民王女士骑着电动车回家。在行人通道门外,王女士将面部直对人脸识别器,电子屏上出现她的面部影像,只听“滴”的一声,门禁自动打开。“骑电瓶车不方便刷门禁卡,现在刷脸就能开门,方便了很多。”王女士告诉记者,今年,该小区在大门口加装了人脸识别系统,录入人脸信息的居民可以直接刷脸进入。

随后记者来到合肥市潜山路附近的一间写字楼,市民任女士所在的公司坐落于此。在公司门口的墙壁上安装有一台人脸识别考勤机,此时正值下班时间,任女士和同事走出办公隔间,把脸靠近考勤机,考勤机随即进行扫描,数秒内就完成了识别,显示下班签到成功。“公司实行刷脸签到已经好几年了,迟到早退都逃不过这台考勤机的‘眼睛’。”任女士说。

不仅上下班、出门和回家要刷脸,有的地方上厕所、扔垃圾也要刷脸。

在合肥市西一环路的一处公厕,记者看见厕所内安装了一台黑色的机器,前来如厕的市民接受机器面部扫描后,机器底部“吐”出一截厕纸,市民即可直接取走使用。如果市民连续扫描面部,该机器会自动语音提示“已经取纸,请稍后再试”。记者了解到,这是一台“人脸识别厕纸机”,通过人脸扫描可以自动向市民提供厕纸,同时,对取纸人的身份信息和取纸时间进行记录,避免个别市民随意用纸,造成浪费。

记者又走进合肥市禹王亭路上的某小区,这里有一个设置了人脸识别功能的智能化“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小区居民完成注册后,投放垃圾时接受人脸识别验证身份,并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操作。垃圾投放完成后,智能设备会对居民进行“积分”。

当前,人脸识别技术呈现出加速落地的趋势,支付转账、开户销户、实名登记、解锁解密、交通安检等多种场景下都能见到人脸识别技术的影子,可谓是“遍地开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机构发布的《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2020)》显示,有九成以上的受访者都使用过人脸识别。

“给脸”有风险

无处不在的“刷脸”,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居民对人脸识别技术滥用和信息安全方面的担忧。

今年11月,合肥市华地润园小区居民李先生收到小区物业的通知,他所居住的小区安装了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要求他进行人脸识别信息采集,以免对出行造成影响。“人脸识别信息一旦收录进去,泄露了怎么办,安全性怎么保证?”李先生认为,现在的门禁系统完全能满足他的出入需要,使用“刷脸”出入的意义不大。最重要的是,李先生的支付宝和政务服务账号都绑定了人脸识别信息,如果该信息泄露,就等于把密码告诉了他人。“银行卡密码还能改,人脸识别信息要是泄露了,难道还能换脸吗?”李先生告诉记者,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他一直没有到小区物业录入自己的人脸识别信息,坚持用门禁卡出入小区。

“当前,人脸识别应用处在野蛮生长状态,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需要谨慎。”合肥工业大学信息化发展与建设办公室主任、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信息安全专业教授胡东辉认为,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具有自然、直观、非接触性和友好性等特点,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其检测准确性得到极大提升,能够给各种需要身份认证的行业应用带来管理效率提升,这让各行业都纷纷推进该技术应用。但是,人脸的生物特性数据具有唯一性,一般情况下无法更改,如果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基于人脸特征的身份认证系统将会被轻易欺骗、绕过或冒充,危害性很大。现阶段人脸识别处在“谁采谁用,谁采谁管”的状态,有的技术公司缺乏信息保护意识和能力,在采集、存储、使用以及共享等环节存在较大风险。

《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2020)》显示,六成受访者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有滥用趋势;三成受访者表示,已经因为人脸信息泄露、滥用而遭受到隐私或财产损失。前不久,有媒体曝光了不法商家在网上兜售人脸照片的行为,十几万张戴口罩的人脸照片,以每张0.2元的低价公开出售,10万张以上还有价格优惠。这些被公开兜售的照片中,就有一些人上下班打卡或进出门禁时拍的面部照片。

“采脸”应有度

“人脸识别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大范围的使用应当慎之又慎。”安徽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郭志远认为,人脸识别技术的过度应用,突显了传统法律规范框架的滞后与失灵。他建议以优越的利益衡量原则,即只有当利益远大于风险时,人脸识别技术才可以加以运用。同时,要有选择性地引入合法性原则与比例原则的传统规范框架,辅之以个人信息、数据保护方面的部分法律原则与机制。

多地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出台规章,为包括人脸识别在内的个人信息采集划出边界。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规定:市场信用信息提供单位不得采集自然人的信仰、血型、疾病和病史、生物识别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采集的其他个人信息。今年10月提请二审的《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明确:物业服务人不得强制业主通过指纹、人脸识别等生物信息方式使用共用设施设备。

“对于人脸等敏感信息,用户应充分知情,并保障自己的选择权和被遗忘权。”胡东辉认为,采集人脸数据时要充分尊重个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要让被采集人知道采集信息的内容和后果,由被采集人来决定是否要提供人脸信息。身份识别的手段有多种,各种应用应给用户提供除了人脸识别之外的识别途径,并供用户进行自主选择,而不能强制用户必须使用人脸识别否则无法享用某项应用或服务。还要保留被采集人删除人脸数据的权利,让被采集人可以随时取消人脸识别授权,或删除该数据。“在一些小的应用范围,人脸识别信息也不能永远保留,在应用条件消失的情况下,储存的人脸识别信息也应该自动删除。”胡东辉说。

“还可以将人脸识别纳入国家或行业统筹管理,建立权威部门人脸数据信息特征数据库,统一对人脸等生物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存储。”胡东辉表示,小型公司不一定具备人脸数据安全存储和隐私保护的能力,而且越多主体介入采集、存储环节、泄露的风险也就越大,并且重复采集也增加各项成本。国家具有最权威的公信力和最强大的技术能力,可以由国家公共部门建立存储中国人脸特征与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数据库,其它小型公司可以通过权威部门提供的数据接口安全、规范使用人脸数据库,在源头上规范人脸识别信息的采集、存储、使用,尽可能地防范信息安全隐患。

新闻推荐

十里书香悦书房 举办“消防公益”活动

星报讯日前,合肥十里庙社区十里书香悦书房与社区联合举办了一场“消防公益”活动。消防安全是每一个人都需要重视的问题,日...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支付,刷脸解锁,刷脸考勤,刷脸上厕所、扔垃圾……人脸识别技术嵌入社会生活,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引发技术被滥用、信息遭泄露等担忧 “看脸时代”如何放心刷脸)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