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产业政策精准发力。2018年《合肥市培育新动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30条”出台,市财政牵头制定实施细则,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加精准有效。2020年,为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助力复工复产,提前一个多月出台高质量发展政策实施细则“170条”。“十三五”期间,市财政累计投入政策资金447.4亿元,为打造“芯屏器合”、“集终生智”的产业集群、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赋能创新 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十三五”以来,合肥财政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支持,全力保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新高地,全市累计投入科技创新资金519.3亿元。
其中,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项目为落脚点,支持基础科学研究,严格落实项目和资金绩效跟踪机制。全市累计投入91.8亿元支持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大项目建设,有力保障了量子创新院、离子医学中心、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
以市校协同创新平台为着力点,支持科技成果转化载体建设。紧抓预算编制、执行和绩效监督全过程管理,助推市校合作协同创新平台加快发展。全市累计投入41亿元支持市校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吸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来肥开展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
以自主创新政策为支撑点,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激情。不断完善自主创新政策,市财政累计投入自主创新政策资金14亿元,对企业研发投入、技术转移转化和申请发明专利等给予补贴,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激情。
倾力民生 公共财政职能充分彰显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公共财政的应有之义。 “十三五”时期,公共财政支出超八成用于民生,民生投入增速远远“跑赢”经济增速。
“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投入民生工程资金超过590亿元,每年均实施民生工程30余项,覆盖教育、卫生、住房、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
市财政还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市累计投入污染防治资金259.8亿元,支持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重大战役,着力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此外,记者了解到,市财政围绕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扎实推进财政改革,在诸多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全面实施“开门办预算”,创新建立财政支出政策库,在全国率先尝试以政策为支撑引导预算分配,以政策为导向编制预算,对财政支出政策的集中储备、预算编制、动态监控、绩效评价实行全过程管理,市本级财政支出政策全部实现分级分类全程动态网上管理。
·石梦飞 宋文萍 本报记者 黎静·
新闻推荐
合肥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工业) 合自然资规公告(2020)64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