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渐成“日常”,河流回归清澈,小公园、小游园随处可见……在合肥,最美的风景就在身边。
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强调,“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着力打造优质优良宜居宜业的生态新高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合肥坚决扛起保护绿水青山的政治责任,久久为功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走出了一条具有合肥特色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绿色,正成为合肥高质量发展的动人色彩。
蓝天白云好“气质”
“现在的蓝天一个接着一个,随手一拍,都是赏心悦目的风景。”摄影达人胡茂川,对如今抬头可见的“合肥蓝”感慨颇深。不仅是市民的直观感受,监测数据也印证了合肥空气质量的明显改善。截至今年10月24日,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88.3%,同比上升19.5个百分点,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为零,提前完成“十三五”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其中,6~8月份,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3个月达到100%,可谓“蓝天白云天天见”。
为了天更蓝、空气更清新,合肥连施重拳,下大力气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今年以来,聚焦“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合肥市围绕重点行业和领域先后展开了多个专项整治行动。“预计2021年底,构建大气污染成因解析、‘天地空’一体化大气污染管控、‘天地人车’一体化机动车排放监控三大系统体系。”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科技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让“合肥蓝”成“常态蓝”。
水清岸绿景色新
今年1月1日起,巢湖全域十年禁渔。离船上岸的渔民许小刚,如今发挥一技之长,在塘西河公园负责水上运营工作。在合肥,一批以打鱼为生的渔民主动转型,开启了人生新旅程。巢湖开启“休养生息”模式,正是合肥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从河长制、排长制全面落实,再到“民间河长”走马上任,巢湖综合治理攻坚战不断向纵深推进。多年来,合肥倾力实施环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实现年年有成效。如今,巢湖水质向好态势得到有效巩固。数据显示,今年1~9月,巢湖水质创有监测以来历史最好纪录,全湖氨氮、总磷浓度为0.11mg/L、0.054mg/L,同比分别下降38.9%、30.8%。根据生态环境部1~8月全国地表水质量状况通报,巢湖是国家重点治理的“老三湖”(太湖、滇池、巢湖)中唯一水质良好和同比水质好转的。
与此同时,全市主要河流水质持续改善,“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愿景成美景。据市生态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1~8月,南淝河由劣Ⅴ类好转为Ⅴ类,为多年来首次,十五里河、派河水质保持Ⅲ类和Ⅳ类,全市国控断面实现全面消劣。
巢湖治理,久久为功。当前,合肥正全力实施巢湖综合治理“碧水工程、安澜工程、富民工程”,力争早日把巢湖打造成合肥最好的名片。
好山好水好日子
秋日里的十五里河河口湿地,水草丰茂风光好,犹如一幅秀美的生态画卷。作为入湖河水“过滤器”,十五里河河口湿地自建成以来,入湖水质有了明显改善。下游国控断面水质监测结果显示,十五里河入巢湖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水III类~IV类之间。
当前,投资百亿元的环湖“十大湿地”正快马加鞭向前推进。建成后,环巢湖湿地公园群将成为合肥的生态名片。到2025年,环巢湖地区湿地保护率将达80%以上。环巢湖十大湿地只是合肥聚焦“五绿”、建设生态之城的一个缩影。骆岗中央公园、滨湖森林公园、江淮分水岭生态廊道……以创建林长制改革示范区为抓手,合肥用一个个与百姓切身相关的项目,写下浓墨重彩的“绿文章”。与此同时,“十大公园”、“小公园小游园”进展有序,“公园城市”渐行渐近,也让更多的市民尽享家门口的“绿色福利”。
山水有颜值,产业有价值。以官亭林海为例,万亩苗木基地带动生态旅游,不仅美了乡村,更富了乡亲,周边群众“半工半农”人均年收入已突破20000元,人均增收5000多元,户均增收14000多元。
青山碧水映蓝天,庐州大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美格局轮廓尽显。
·本报记者 王蔚蔚·
新闻推荐
为进一步落实好惠民政策,扩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激发养老服务市场主体活力,瑶海区结合实际制定《瑶海区政府购...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