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海区三里街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明。
三里街曾经是合肥著名的工厂区,繁盛一时。但时至今日,曾经的繁华也给如今的社会治理带来了诸多痛点和难点。近年来该街道坚持以服务群众为基础,化解老城区生活难题,宜居指数不断攀升。
“以前很多人不愿意住在三里街,嫌设施差,现在他们又搬回了三里街……”说这话的是三里街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明。这位长期居住在三里街的基层书记用身边人的故事,说出了这几年来三里街老城改造后最真实的变化感受。
好多人搬走了,好多人又搬回来了
“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三里街曾经是合肥著名的工厂区,那时候合肥人喜欢的冰棒、汽水都是我们这的食品厂生产的。”说起三里街曾经的辉煌,现为瑶海区三里街街道党工委书记的李明还是一脸的兴奋。
作为老城瑶海区核心城区的一个重要区域,三里街街道辖区面积约2.5平方公里,人口约6.5万。除了老工厂老职工多外,辖区下岗失业人员和弱势群体以及流动人口也很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相比较为薄弱,有条件的家庭选择到别处安家。
三里街的铁路一村小区兴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距今已经60多年的老小区。公共设施老化、路面破损等问题外,让居民们更头疼的是位于小区内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的自发性市场。据悉,这也是当时瑶海区最大的自发性市场,市场摊位就设置在小区内,虽然买菜方便了,但造成了小区环境“脏乱差”,经营户私搭乱建引发的火灾也有多起,居民意见大、投诉多。前期,瑶海区对该市场进行了规范整治,但环境卫生以及扰民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今年疫情期间,居民要求拆除的呼声越来越高。
“我们充分发动群众,听取群众意见,了解居民和市场经营者的合理诉求后,采取取缔与分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今年3月成功拆除,现在小区面貌大改观。”李明说,提升老旧小区的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幸福指数。在这次拆除过程中,街道充分依靠群众,听取建议意见,让顽疾得以顺利解决。
“好多人搬走了,但是现在好多人又回来了。”李明说道。推进基层治理创新,重点在基层,基础在群众,只有走实群众路线,基层治理效果才明显。这就要求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三里街离退休党员,都是文化素质高的一群人,他们的思想觉悟也高,彼此之间也很熟悉。所以我们就引导他们参与,帮助解决基层网格内存在的实际问题,实现自治自管。”
整合资源,探索大街区发展新模式
小区管理好,居民没烦恼。三里街辖区共有64个小区,还有11个零星楼栋。为把小区管理好,三里街按照商业小区、老旧小区、回迁小区等三种不同类型进行分类管理,配套建立“1+5+N”工作机制,即1个“红色公约”,决策听证、矛盾协调、公开评议、现场办公、工作交流“5项制度”,以及设计垃圾分类、小区治安、环境整治、文艺活动等N支“微治理”小分队,广泛邀请各类业主代表参与到事务决策和自治管理全过程。
据悉,为了化解老城区的治理难题,三里街正在探索“大街区”的发展模式,计划通过“红色物业联盟”,打破小区与小区之间的壁垒,整合附近几个紧邻小区的资源,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如小区健身设施共享、车位错峰停靠等,解决辖区停车难等突出矛盾,进一步提升居住舒适度。
近年来,三里街老旧小区改造、老工厂征迁搬迁、新业态入驻等让三里街的外在气质有了显著提升。作为基层服务组织,三里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充分挖掘内生动力,探索老城治理的现代化格局,化解居民群众一桩桩一件件烦心事,提升幸福感,让三里街的内在气质有了质的飞跃。晨报记者 李玲芳/文 庄道龙/摄
新闻推荐
根据《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0年合肥市培育新动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实施细则的...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