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命名石家庄等12个城市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的通报,合肥市正式迈入“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行列。今年,合肥市将继续巩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成果,进一步完善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安排公交专用道建设计划,扩大建设规模,确保公交专用道连网成片。合肥市将继续推进公交停保场建设,建成一批公交枢纽站和首末站。
合肥市正式迈入“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行列
此次,除了合肥市外,交通运输部决定命名石家庄市、呼和浩特市、沈阳市、哈尔滨市、南昌市、济南市、青岛市、株洲市、柳州市、西安市、乌鲁木齐市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从2013年11月,合肥成功入选全国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第二批创建城市开始,合肥市提出建成“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慢行交通系统为末端衔接”的城市公共交通客运体系,构建设施完善、管理规范、服务优质、保障有力的国内一流公交都市。
围绕创建目标,对照交通运输部相关要求,合肥市组织编写了《合肥市公交都市创建实施方案(2014—2018)》,以“政策规划先行、公共交通线网完善、公交一体化整合”等十大工程为抓手,举全市之力全面推进公交都市创建工作。
合肥公共汽电车进场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创建期间,全市共建成综合客运枢纽5处、公交换乘枢纽22处、公交停保场12处、公交首末站120处、公交充电桩529个,中心城区快、主、次三级道路港湾式停靠站设置率达到78%以上,公共汽电车车均场站面积达到203.9平方米/标台,进场率达100%,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为保障公交路权优先在道路交叉口的连续性,在城市主要公交客流走廊的主干道上,设置了45处公交优先交叉口,公交优先通行交叉口设置率达30.6%。
重点乡镇居民可一次换乘到达市区
记者从合肥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今年,合肥市将进一步全面巩固城乡公交一体化成果。实现“镇镇有站”“村村有亭”,全市所有乡镇、建制村公交线网全覆盖,重点乡镇居民可一次换乘到达市区,农村居民可一次换乘到城区。
实现城市公交与城乡公交IC卡“一卡通”,城乡公交智能车载终端安装率100%,新增城乡公交运营车辆纯电动化率100%。同时,丰富场站服务功能,实现公交首末站、充电站、物流配送站“三站合一”,满足纯电动公交运营需求。着力提升城乡公交覆盖面、打通“微循环”,建立健全城乡公交运营管理制度、发展保障制度,确保城乡公交能够“开得通、留得住”。
城市公共交通供给得到充分保障。五年创建期间,累计安排410多亿元,建成地铁线路3条,在建3条;投入近20亿元新增公交场站52个,总面积90多万平方米,公共汽电车车均场站面积提升到203.9平方米/标台,公交夜间进场停放实现100%;投资近29亿元购置3433辆公交车,万人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增加到27.6标台/万人,绿色公共交通车辆比率从32.9%上升到89.8%。
合肥将扩大公交专用道建设确保连网成片
根据今年合肥市交通运输局重点工作,合肥市将继续巩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成果,进一步完善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安排公交专用道建设计划,扩大建设规模,确保公交专用道连网成片。合肥市将继续推进公交停保场建设,建成一批公交枢纽站和首末站。进一步优化公交线网布局, 增加微循环公交线路,进一步提高公交线网覆盖率。
“不断优化调整与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线网相衔接的公交线路,促进不同公共交通方式的有机融合。不断拓宽城市公交服务内涵,创新服务模式,进一步发展定制公交服务。”合肥市交通运输局客运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合肥市今年将进一步提升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实施轨道交通1、2、3号线服务质量考核,做好轨道4、5号线初期运营评估工作,确保轨道4、5号线按计划分段运营。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余佼佼
新闻推荐
(上接1版)创建期间,全市累计安排410多亿元,建成地铁线路3条,在建3条;投入近20亿元新增公交场站52个,总面积90多万平方米...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