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养犬管理条例》自2020年6月1日实施以来,我们科门诊一天的首诊患者数量,大约降了20%。”当前,合肥城管等部门正开展最大规模文明养犬集中整治行动,对此,中国科大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感染病院门诊部动物咬伤科主任高道凯表示,整治不文明养犬行为,对保障市民安全、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动物咬伤门诊患者减少约20%
“高峰期时,我们动物咬伤科门诊每天的首诊患者,有一百好几十人。今年6月,《合肥市养犬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后,随着城管等部门的联合整治,目前患者数量降了大约20%。”昨天,高道凯告诉记者,《合肥市养犬管理条例》对于规范市民的养犬行为,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不过,高道凯告诉记者,目前门诊每天接待的首诊患者,仍在100人以上。对于目前合肥全市范围开展的文明养犬集中整治行动,高道凯说,现在城市里仍然存在遛狗不拴绳等不文明行为,给市民健康、人身安全带来隐患,“希望通过这一轮整治行动,让更多人拥有文明养犬的理念,进一步减少被狗咬伤事件的发生。”
六到九月是“狗咬人”高峰期
在动物咬伤科工作,高道凯看到过不少被狗咬伤的患者。“有的只是轻伤,但也有的很严重,需要进行伤口缝合,甚至要进行整容。”他说,一旦被狗咬伤,对患者来说会产生很大的负担,“比如,要打几次疫苗,跑医院要跑五六趟,很麻烦。”高道凯告诉记者,每年6到9月,天气炎热导致宠物脾气暴躁,加上人穿上短衫短裤后胳膊、腿露在外面,更容易受伤,“所以,这几个月都是动物咬伤的高峰期,大家更要注意。”他也提醒说,希望大家遛狗时一定要拴绳,“如果是大型犬的话,最好还要加个口套。”
自家宠物狗也要当心
在高道凯看来,大多数被咬伤严重的患者,是被别人家的狗咬伤的,“比如流浪犬,或者是两只狗打架,一方的主人也被咬了。”但是,也有不少患者,是被自家的宠物狗咬伤的。“一般来说,自家的宠物狗不会伤害主人,但当给狗洗澡、剪指甲、换药甚至逗玩的时候,有时也会出现人被抓伤、咬伤的事情。”高道凯说,这在门诊里很常见,“毕竟狗在不舒服的时候,会控制不住自己。”
高道凯也提醒市民,一旦被狗咬伤,要及时进行清理,并去医院打狂犬疫苗,“这是受伤后最为安全的保护自己的方式。”胡少殊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项磊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昨日获悉,“有戏安徽点亮剧场”——全省十六市剧场复苏演出季活动从8月22日起,正在全省各地火热演出中,一直...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