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是一门起源于清中期的雕刻艺术,一直以家族传承的形态存在。在合肥也有一位核雕艺术的传人,他叫李绩,仅凭几把刻刀,在小小的果核上雕镂出万千世界。
四代技艺相传承,匠人精神铭记心
“学习核雕主要是因为这是一门家族的手艺。”李绩告诉记者,早在光绪年间,他的外祖父便师从一位叫“张核桃”的民间核雕艺人,在他十二岁的时候便把这门手艺传给了他,目前李绩是安徽省唯一一位核雕类非遗传人。
十二岁初触核雕,十六岁可以完整雕刻出一个作品,李绩经历的辛苦可想而知。“刚刚学习的时候,把握不了刻刀的力度,基本上每天都会把手划破。”李绩说学习核雕的第一难度就是掌握刻刀。
当时还在上中学的他,每天放学都要练习三到四个小时的雕琢工艺,这行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手上的力度该如何掌握,该在什么地方下刀等都需要成百上千次的练习才能自己领悟出来。
李绩不仅自己刻苦练习,而且还跟随外祖父,也是核雕名家的许从德学到庐州核雕30多种传统纹样,后经大学学习及中国美院进修,核雕技艺日臻成熟。
学习辛苦路漫漫,不忘初心更难得
别看果核虽小,可这些制作工艺却一点也不简单。雕刻一枚作品需要耗费一个月,分为设计样稿、选料、打磨、铅笔描轮廓、打粗坯、精雕、打磨抛光等七个步骤。每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小小的果核要聚精会神地盯着三四个小时,甚至一天都在雕琢它,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随着岁月的推移,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慢慢的李绩发现核雕变成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他每天至少要雕刻三四个小时的核雕。如果一天没有雕刻,总觉得生活中少了些什么。
在李绩的口中,出现最多的词是“毅力”。作为一名手工艺人,要具备精益求精的品格和超越自我的恒心。因为热爱,所以会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他也在外祖父与父亲的悉心指导下,继承并创新了庐州核雕的核心技艺即“剔雕”与“镂空”技艺。
造型纹饰求创新,突显时代新风貌
李绩刻刀下的山水人物、动物植物、生活场景具象生动,尤其是山水风景题材作品内涵丰富、传神达意。其作品中的“剔雕”技艺是一种能够直接表达中国传统书画韵味的独特雕刻技艺,在全国核雕界具有其唯一性。这项技艺利用“象牙果核”黑褐色的内果皮与白色胚乳的视觉反差来体现传统文化中黑、白的关系,形成精妙的构图,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力。
庐州核雕中的“镂空”技艺能够将山核桃表面与内部结构多层利用,最多雕刻出4层复杂构图。剔雕技艺与山核桃镂空技艺是庐州核雕艺人智慧的结晶,这两种技艺在李绩及其父辈手中得以完整保留,并发扬光大。
李绩最得意的作品是一个镂空雕琢的鸟笼。小小的鸟笼从提手到每一根栏杆都是由一整个橄榄核雕刻而成的,整个鸟笼一共分成四层,除了每个栏杆都要掏空外还在栏杆上雕出装饰花纹以及鸟笼的门,这个作品容不得一点点出错。李绩分享了一个小插曲,在此作品前他还雕刻了一个鸟笼,大体轮廓虽已有,但因为雕断了一个栏杆,所以需要从头再来。
今年,李绩的作品也紧扣着时代主题,他为抗击疫情创作了核雕《健康中国》,正面雕刻的是医务工作者在抗疫工作间隙,疲劳地坐在地上相互依偎休息的片段,背面雕刻的是“健康中国”书法字体,该作品还在“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主题工艺美术创作作品展上展出。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姚丹璐 文/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5月24日,记者从合肥市市场监管局获悉,上周合肥市12315热线平台共收到涉及头盔相关投诉举报等31件。据了解,自...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