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合肥市庐阳区正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辖区企业有序复工、安全复产,城市的“暂停键”正在取消,“播放键”已经按下,熟悉的场景,冒着烟火气的生活,正一点点回归人们的视线。
全力以“复” “庐阳制造”助力防疫
疫情突袭,庐阳区主动加强与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沟通,为企业协调解决运输、用工、原材料生产供应等问题;以“保姆式”服务,全方位保障相关企业率先复工,将一批批“庐阳制造”,第一时间送到防疫前线。
位于庐阳经开区的安徽莫尼克医用材料有限公司,在疫情暴发初期,就将3万套防护服、1万套隔离衣运往武汉,满足疫情防控需要;合肥迪安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作为安徽第一批可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6家机构之一,自2月8日复工以来,采取三班倒24小时工作制,确保日检测量满足检测需求;安徽安龙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提前返岗,在全省率先开发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支持全国各地疾控和医院系统的检测工作。
疫情形势有所好转,庐阳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企业复工复产,在优化服务、物资保障、政策扶持上为企业注入“强心剂”,分期分批、科学有序推进各类企业复工复产。
“硬核”保障重大项目按下“重启键”
“一年之计在于春。”近日,在董大水库水源保护区搬迁复建点——美丽景湾复建点的B地块项目工地上,经过测温、消毒、换新口罩、信息登记、安全认证、再次消毒等一系列步骤后,工人们进入工地忙碌起来。
庐阳区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推进民生工程项目,着力筑牢民生之基,美丽景湾复建点B地块项目、庐阳区三馆三中心、桃花复建点等社会民生类重点工程项目相继复工。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苏宁广场等重点工程也有序复工。
庐阳区跟踪企业落实防控措施的同时,通过实行包保责任制,积极帮助建设项目顺利复工。线上审核、“一对一”“点对点”帮扶……让企业少跑路、快开工,一系列“硬核”保障,打通复工复业“最后一公里”。
老城复苏烟火味“唤醒”生活百态
“这一个多月最想念的就是火锅的味道,今天特意来这里解馋,看到餐厅严格管理,用餐的时候也觉得很安心。”正在庐阳区万象汇一家火锅店就餐的市民叶女士说。
带着孩子在庐州公园放风筝;去安徽图书城买一本周国平的《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在益民街小朱麻辣串点一份烫海带;到中菜市买一捆新鲜的绿叶菜;坐在万象汇里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麻辣火锅……庐阳大街小巷渐渐恢复往日的繁华,熟悉的主城商业气息,伴着春风扑面而来。
公园恢复开园,书店开门迎客,餐厅允许堂食,小吃店陆续营业,空气里除了春天的花草芳香,还有油条、锅贴、火锅、烤串的香味。
庐阳区在充分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居民生活服务业复工复产,保障社会民生,满足群众日常生活需求,逐步恢复消费信心和市场活力。
“春风”送暖打出服务保障“组合拳”
随着“复工潮”的来临,庐阳区精准施策,在紧盯企业防疫安全基础上,坚持打通“堵点”、注重协同,为复工复产“疏通经络”,并通过精准服务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
严格落实减税降费等政策,为企业争取信贷资金支持;出台10条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应对疫情影响;兑现产业政策奖补资金,为企业复工复产送上“大红包”。办事咨询不跑腿,政务大厅“云上逛”。“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咨询办”,疫情期间,庐阳区为企业、群众提供“不见面”办理服务,给企业、群众带来“不断档”的服务体验。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因为春天已经来了。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首善之区庐阳谋划早、行动快,一手把好疫情防控之关,一手掌好经济发展之舵,以硬举措、实担当,打好打赢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运行两场“战役”。
余挺生 郑茹/文
新闻推荐
本报讯(陈刚)虽然防控风险等级下调,但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依然是合肥市蜀山区井岗镇十里店社区抓紧各项防控工作的总基调...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