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郭娟娟
新冠肺炎搅乱了2020年的春天。我所在的单元楼,因确诊一例新冠肺炎病例,曾被“封楼隔离”。当了十来年记者,还是第一次用日记来传递事实,记录封楼生活的点滴。
“是不是要封楼了?”2月4日晚,我刚摸到手机,屏幕蹦出一行信息。我立刻打开微信群,看到大家都在找群内的街道同志,请他给大家一个准信儿。
我们单元有位大姐,因接触武汉返肥人员,于1月28日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封楼”的消息,让大家十分惶恐。
很快,答复来了。2月4日23时至9日23时,单元楼实行隔离封闭管理。
“我们不出门怎么买菜?”“家里的生活垃圾怎么扔呢?”“封楼,我怎么去上班?”微信群里的留言和疑问,一个接着一个地往上跳。菜米有人送上门,垃圾放门口也会有人取走,街道可为上班的业主开具“小区封闭”证明。
封楼生活从第二天被拉进“封楼期间联络群”开始了。每天上下午,向群内的联络员各汇报一次全家人的体温。要买菜,买什么菜都可以在群内留言。单元楼内住了34户,一个联络员对接五六户。
我是记者,经常行走在新闻一线,这次,身处封闭隔离楼内的我,仍没忘记职业责任。当天,我决定写日记,以另一种视角记录一线疫情防控的事迹。
家里第一个对“封楼”作出反应的是我妈。第三天,我妈开始不煮饭,改包饺子,说煮饭至少烧三个菜,现在“封楼”了,冰箱里的菜得细水长流。晚上,她打上了咸货的主意,“咸货,下饭!”
平时,家里人都不看电视,现在每晚都会看一会疫情前沿的新闻,安徽第二批医疗队已经驰援武汉,抗击疫情。
其间,社区同志还给我们送来了一瓶酒精,告知如果缺米、油、蔬菜,上午留言,下午便能送到家。这让全家倍感温暖和安心。
第四天,街道同志在群里通报,被确诊病例的两位家人,已被疾控人员接走,进行专业的隔离观察。大家担心,这两位家人是不是出现症状才被接走?事实是他们体温等都正常,集中专业隔离是市里统一部署的。
确诊病例的家人被接走,单元楼是不是可以提前解封呢?街道同志说,仍按原定时间解禁,并提醒我们解禁后也要做好科学防护。
刚开始“封楼”,住户们有过恐慌和不理解。这几天,微信群内有问必答、公开透明,渐渐让大家的心安定下来。
告别恐慌,我便规划打理“封楼”的生活。元宵节那天,全家人自己动手做汤圆,孩子搓面,大人添馅儿包皮,这种亲子时光也是难得。
平时白天工作,晚上辅导大宝学习,我很少有整块时间照顾小宝和她玩耍。在我印象中,小宝不好好吃饭,喜欢哭闹、扔东西。“封楼”后,日子像是被拉长了,我开始为小宝做花样辅食,和她一起玩躲猫猫游戏。我的耐心似乎也被小宝感受到了,她可以坐在餐椅上安静吃完饭,而不是从餐厅椅子,转到客厅秋千,再跑到房间的玩具小屋。小宝扔完玩具后,我和她再一起玩“让玩具回家”的游戏。“宅”在家中的慢时光,也慢出了高质量的亲子陪伴。
业主和物业总有些说不明、理不清的矛盾。因为停车位等问题,业主和物业经常在微信群里各执己见争论不休。“封楼”后,群里的交流竟变得温和许多。
“有个冰激凌蛋糕在东门,能安排送下吗?谢谢!”“孩子的学习资料落实就好,感谢!”“外卖已经收到,高效!”……微信群里,每一次沟通和留言里都透着“暖意”。
第六天,我们单元楼解除封闭隔离管理,大家可以下楼遛弯了,感觉真好。
这周,《新安晚报》开始恢复出报。随着疫情的逐渐好转,我们城市的生产生活也将有序驶入正轨。
窗外,匡河在余晖下波光粼粼,泛着涟漪,岸边的小树也开始绿了,柔嫩的柳条在风中轻舞。那河边寂寞了一冬的木栈道,不久后,就会迎来踏青的游人。
没有一个寒冬不可逾越,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愿到山花烂漫时,我们都在丛中笑。
新闻推荐
合肥城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琥珀东华府项目 新冠肺炎疫情顺延交付告知函
合肥城建琥珀东华府项目业主:您好,感谢您购买琥珀东华府项目房屋,因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我公司按照政府要求...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