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合肥 今日巢湖 今日肥东 今日肥西 今日长丰 今日庐江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今日合肥 > 正文

两会关注 合肥街头“救命神器”首次“救人” 省人大代表张荔:建议将AED的管理和使用部署纳入民生工程

来源:江淮晨报 2020-01-14 07:29   https://www.yybnet.net/

1月13日上午,在合肥高铁南站一名老人突然晕倒,借助设置在站内的AED设备,成功让老人恢复心跳。而这是合肥设置在街头的AED首次使用,并成功“救人”。

“AED”全名为自动体外除颤器,通俗称为“救命神器”。在2019年首次被列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事项。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20件合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拟办事项中,再次提到“在人员密集场所设置心脏急救设备”。

在正在召开的全省两会上,在街头设置AED这一话题同样引起了省人大代表的关注。医务工作者、省人大代表张荔表示,虽然当前一些城市街头已配置AED,但仍未达到普及,建议将AED的管理和使用部署纳入民生工程,给生命“多一次机会”。

新闻事件 街头“救命神器”首次启用合肥南站使用AED抢救一名晕倒老人

1月13日上午,合肥高铁南站一位旅客向工作人员求救,说她的父亲晕倒了,医护人员赶到后,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后又借助站内AED设备进行病人情况识别并提示,成功使老人恢复心跳。记者了解到,此台AED为2019年合肥市公共场所安装的133台AED中,首台被使用的机器。

当天上午约9时18分,合肥高铁南站一楼大厅内,一位中年女士匆匆跑向工作人员,表示她的父亲晕倒了急需救助。工作人员立即联系医护人员赶来,经过快速判断后,医护人员对老人实施心肺复苏。心脏按压的同时,医护人员表示需要AED设备,在场的志愿者立刻与站内红十字急救员联系,随后急救员将AED送到现场。当施救人员将电极片放在病人指定位置,机器提示“病人仅需要心肺复苏,不需要心脏除颤”,经过病情识别和指示音提示,施救人员跟着节奏继续实施心肺复苏,最终老人成功恢复了心跳,并由及时赶到的救护车送往医院进一步救治,整个过程持续时间约10分钟。

合肥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老师表示,虽然老人没有进行心脏除颤,但是AED设备对老人病情进行判断和提示,为医护人员的抢救提供了一定帮助,也可以打消群众对于“AED会不会错误放电”的顾虑。广大市民如果想要学习心肺复苏和AED使用相关知识,可以与合肥市红十字会联系,咨询电话63537933。

为民办实事 2020年合肥或将增设238套心脏急救设备

放置在公共场所的急救设备,在关键时刻,就是照亮生命之路的一盏明灯。

就在上周,合肥市政府办刚刚对“2020年20件合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拟办事项”进行了公示。记者留意到,“在人员密集场所设置心脏急救设备238套”就包含在内。值得一提的是,这一事项,在2019年就被首次列为为民办实事事项。

记者了解到,在2019年12月底,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第四次审议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就明确,公共场所应当按照规定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设施。

在《2019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事项工作方案》中,公共场所医疗急救工程作为新增项目被列入其中,《方案》中明确提出,在车站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配备心脏除颤仪等医疗急救设备。

记者从合肥市红十字会了解到,2019年,由市红十字会牵头,财政局等单位配合,在全市城市地铁站、机场、火车站、汽车站、体育健身等各类场馆、学校、4A级以上旅游景区、部分街道社区等公共场所设置自动体外除颤器(简称AED)急救设备,首批设置133台。其中,位于“合肥南站”的首台设备就于9月14日——第20个“世界急救日”当天正式投入使用。

专家科普 “救命神器”要配好更要用好

在我国,每年因心脏骤停猝死病例超过50万例,平均每1分钟就有1人出现心脏骤停,发病率居全球各国之首,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仅约1%。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被称为心脏骤停院前急救的“救命神器”,是一台能够自动监测患者心律并施以电击使心脏恢复正常运作的急救仪器。其操作简单,使用安全,效果显著。

设备配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虽然一些公共场所配备了急救设备,但是使用率却不高,因为很少有普通民众会使用。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双心学组全国委员、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医疗副主任柯道正介绍,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设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要在公共场所重点投放的急救设备,此外,还应配备急救包等。

“想要在公共场所普及急救设备,首先需要强化公众急救意识,并通过培训提升公众急救技能。通过宣传可以让大家知道像AED这种设备并不是高不可攀的,经过简单的培训,按照语音提示操作其实就可以,非常简单、安全。当然,公共场所需要有一定比例的工作人员掌握相关急救设备的使用方法,比如绷带、止血带等怎么使用。相信掌握了急救技能也一定能增加救人的信心。”

代表声音

省人大代表 张荔

越来越多公共场所猝死事件,让“社会公共急救”的话题备受关注。在今年的全省两会上,医务工作者、省人大代表张荔关注的话题就是街头“救命神器”AED的配置问题。

张荔表示,在当前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心源性疾病普遍高发背景下,公共场所推广普及,建议AED设施变得迫切。虽然合肥、宿州等城市的街头已配置AED,但仍未达到普及,建议将AED的管理和使用部署纳入民生工程。

关注:“救命神器”配置引省人大代表关注

“这几年,上海、杭州、深圳等地有很多突发心源性疾病并成功依靠AED抢救过来的案例,它的操作很简单,成年人只需要进行一些基础培训就可以操作。”张荔说,此前,就曾在新闻上看到过这类突发疾病被救治的实例,事实证明,在公共场所配置AED是提高心源性猝死抢救成功率的有效举措之一。

“现代医学证明,约80%心源性猝死(简称SCD)是室颤所致,而治疗室颤最有效的手段是早期使用电击除颤。”为何AED被称为“街头的救命神器”?她解释,一般猝死的最佳抢救时间和方式是能够在心脏骤停的最初4分钟内给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术(CPR)和电击除颤,其成功率可高达94%。据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的人数约54万,其中90%发生在医院外,抢救成功率不到1%。

“可以说,AED的配置和推广使用,是一个城市公共卫生进步的重要标志。”但张荔也关注到,目前,安徽省多个城市在公共场所配置AED的并不多。

调查:街头虽有配置 但还未普及

AED在外地以及安徽省的配置情况如何?张荔也做过一项调查。

“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公共场所均配置了大量AED,三四线城市也在逐步配置,比如,深圳配置超过2000台、上海有1200台、南京有1000台,我也关注到,这些地方每年都有AED急救成功的事例。”前段时间,合肥街头配置AED的新闻也引起她的关注。“好像目前在省内,合肥、宿州、淮北三个城市都配置了AED百余台。”

记者了解到,去年,由合肥市政府投资的首批共计133台AED除颤器,在合肥市城市地铁站、机场、火车站、汽车站、体育健身场馆、学校、4A级以上旅游景区、部分街道社区等公共场所正式启用。“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张荔说。

建议:将AED的管理和使用部署纳入民生工程

“政府要与相关部门协商,将AED配置纳入院前医疗急救布局规划中。”张荔表示,各地可以探索,将AED的购置、后续维护、更新费用以及培训、宣传费用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

同时,制定鼓励政策,支持慈善机构、企业等社会资本参与完善公共急救设施。“对于推广配置使用AED所需资金,可通过多种途径募集。比如,由政府专项出资,通过财政立项的形式,每年安排AED的购置、安装、维护及培训宣传等专项资金;鼓励社会捐助;学校、商场、景点、养老机构等自行购买AED,财政可适当奖励或支持等。”

“另外, AED的管理和使用部署可以纳入民生工程。”张荔表示,要逐步分批分阶段推广AED配置使用,要借鉴国内外经验,加大在学校、企事业单位、机场、火车站、景区和商业机构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配置力度,争取实现人员密集场所每5万平方米至少配置1台、景区每1000米配置1台。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梅梅

唐萌 通讯员 张妍 张薇

晨报制图 朱佩佩

新闻推荐

合肥开通不动产登记

星报讯为推进合肥市不动产登记和权籍测绘投诉处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进一步畅通投诉渠道,记者日前获悉,该市已开通“9631...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两会关注 合肥街头“救命神器”首次“救人” 省人大代表张荔:建议将AED的管理和使用部署纳入民生工程)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