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芬剧照 ○参加合肥市的演出 ○一个人的舞台 ○刘长芬在自己家办了个庐剧团 ○有“粉丝”来看望刘长芬 ○送戏下乡 ○参加公益演出说起庐剧,大家都不陌生,在合肥地区脍炙人口,又称“小倒戏”;说起刘长芬,肥东的庐剧迷们更不会陌生,她是大家十分熟悉的庐剧演员。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了刘长芬的家,走访了这位庐剧演员,听她讲述与庐剧三十多年的不解情缘。
差点错过剧团招考
姣好的身段、清亮的嗓音、温和的笑容,初见刘长芬,给人以四十来岁的感觉。其实,1962年出生的刘长芬已经57岁。说起庐剧,她更是已经痴迷了三十多年。
其实,刘长芬打小就有一副好嗓音,上学的时候,她是班上的文艺委员,经常带着同学们一起唱歌。哪怕在家里,少年时期的刘长芬也是一边烧着柴火,一边听着小录音机,一边唱歌。
中学毕业后,刘长芬来到当地一个绣花厂上班。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听说梁园庐剧团正在招生。“当时,身边好多姐妹都劝我去试试,说我嗓音好。”刘长芬回忆。
刘长芬还透露了当时有一个小插曲:“本来庐剧团的计划是7月31日考试的,不知道什么原因耽误了,我收到通知时已经是8月1日了。”1982年8月3日,刘长芬去参加招生考试时,被告知时间已经过了。“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还是找人借了一块钱,从肥东乘车到的梁园。人家一开始不答应让我考试,我就在门口说了半天,才行。”刘长芬告诉记者,当时她一口气唱了李谷一的三首歌。对方听了以后很惊讶,最终录取了她。
剧团就像个大家庭
就这样,刘长芬在梁园庐剧团待了一年时间,后来,团解散了,她又来到王铁剧团。在上世纪80年代,刘长芬先后在四五家剧团待过。几年下来,不管她在哪个团里,总是认真学习庐剧的方方面面。
经过十年的风雨闯荡,1992年,刘长芬牵线成立了县青年庐剧艺术团,许多当时的庐剧演员都加入了进来。那几年时间,刘长芬他们四处演出,从肥东到合肥,从合肥到全省各地,最忙的时候,一年有600多场演出。“记得1999年在肥西三河,我们就唱了整整一年时间,每天剧场里都是爆满。”刘长芬记忆犹新。
虽说那段日子很辛苦,可剧团里的演员们从没有任何抱怨。“剧团就像一个大家庭,我们兄弟姐妹们在一起互帮互助,关系可融洽了,团里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直到今天,回忆起20年前的一幕幕,刘长芬仍旧笑得十分灿烂。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刘长芬和她的小伙伴们来说,每一次表演他们都会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哪怕登台前的化妆,他们都会做到一丝不苟,有时光化一次妆,就要一个半小时时间。
始终怀揣“庐剧心”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如今,三十多年来,刘长芬一直奋斗在庐剧表演一线。众所周知,几十年前的庐剧爱好者众多,现在,庐剧迷们渐渐少了。“不过,现在政府对我们很支持,每年会专门拨款,像‘送戏进校园’、‘送戏进万村’等活动,政府都有专门的投入。”据刘长芬介绍,如今他们还会经常收到一些小区的邀请,在露天简易地搭个台子,当看到演出的时候台下有许多小区业主时,他们会觉得很温暖很幸福。
昨天上午,在刘长芬的家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老式的小剧场,周围的墙上挂着几十面锦旗。“现在这里表演不多了,偶然会搞一次庐剧表演。”刘长芬说。
庐剧唱了三十多年,那么,刘长芬是否挣了不少演出费?其实不然。据了解,以前虽然庐剧颇受欢迎,可不管在哪演出,门票都不高,演员们的工资也十分有限。现在老百姓对庐剧的热情不如从前,刘长芬他们就是凭借内心对庐剧的热爱,仍然在将这个地方曲种发扬光大。
据刘长芬透露:现在本地喜欢庐剧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不过,她的团里有几位来自外地的年轻人,对此,她十分高兴。“希望庐剧能够后继有人,也希望政府和媒体能给予庐剧更多的支持。”采访最后,刘长芬坦然地对记者说。
昂永翠本刊记者赵杰张宇泽
新闻推荐
实施公积金异地互认互贷,并向四个观察员城市推广;搭建工商政务云平台,四省会城市和四观察员城市实现信用信息共享……自...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