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2018年,合肥市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分别为65814件、28438件,分别是2008年的23倍、22倍,分别年均增长36.9%、36.1%。2018年,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32831件、5597件,分别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5位、第7位;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均名列全省第1位。在英国《自然》增刊“2018自然指数”全球科研城市50强评选中,合肥位列榜单第27位。
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同步辐射等现有大科学装置功能持续提升,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落户合肥并已开工建设,先进光源、大气环境立体探测等大科学装置启动预研,量子创新研究院、离子医学中心、天地一体化网络合肥中心、类脑实验室等重大基础工程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如今,合肥已成全国大科学装置最密集地区之一,截至2018年末,合肥市累计拥有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210个、工程研究中心66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09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110户。
企业作为科技创新投入和产业化活动的主体,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创新能力已成为各类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2018年,全市研发经费中企业资金达到175.51亿元,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的68.4%。截至2018年末,合肥市已累计认定企业技术中心590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6个,占全省总数的56.1%。
创新驱动引领工业发展
分析显示,1952年合肥成为安徽省会时,全市工业企业仅有36户,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发展,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工业企业数超万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24户。随着工业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研发创新,成为“依靠科技促发展”的典范。
产业和创新相结合,奏响新时代发展的嘹亮号角。这背后,是不断加大的政府扶持力度。2018年,全市投入财政科技资金91.97亿元,是1990年的14041倍,年均增长40.6%。一系列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政策实施效果凸显。2018年,规上工业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和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的企业分别达到384户和342户,较2012年增加了279户、198户,减免金额分别达到13.38亿元和19.02亿元,是2012年的5倍、2倍,年均增长32.4%、14.4%。
工业研发投入上亮点突出。2000年,合肥市规上工业研发经费仅3.49亿元,到2011年突破50亿元,2015年突破百亿元。2018年合肥市规上工业研发经费达152.96亿元,是2000年的44倍,年均增长23.4%。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民经济行业中研发投入强度相对高的制造业行业,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数逐年增加,由2013年180户增加至2018年248户,占规上工业企业数比重由2013年的7.7%提高到2018年的11.2%;研发经费投入由2013年的13.17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41.94亿元,年均增长33.6%。
创新驱动下,工业新产品的产出效益不断提高。2018年,规上工业新产品开发项目6096个,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177.35亿元,分别是2003年的18倍、39倍,年均增长21.2%、27.8%。新产品产值3256.62亿元,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3096.01亿元,分别是2003年的20倍、21倍,年均增长22.0%、22.3%。·朱丹 本报记者 苏晓琼·
新闻推荐
本报讯昨日上午,包河区城管联合骆岗街道车谷社区,开展“垃圾分类我先行,争做文明养犬人”主题宣传实践活动,助力文明城市...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