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中学东校望江路校区揭牌仪式。
合肥市五十中学西校学子手绘校园。
合肥市五十中学天鹅湖教育集团望岳校区学子正在做实验。
葫芦丝乐团受邀参加蜀山区特色社团“六一”展演活动。
琥珀中学南岗校区学子正在参与活动。
合肥市五十中学东校学子正在野外考察。
作为合肥的政治、科技文化教育中心,蜀山区内优质教育资源充沛,教学实力雄厚,发展动能强劲。近年来,为进一步践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破解“上学难,上好学难”等问题,蜀山区正稳步推行集团化办学模式,通过输出名校品牌、理念、管理、文化、师资,全力打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蜀山特色”,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还为老百姓提供更多具有竞争力的优质教育资源,奋力实现办好每一所学校的目标。
榜样引领“蜀山智慧”破解教育难题
2003年-2006年,缘起于合肥主城区扩张,政务新区兴建,新建小区和新建城区配套学校教育质量面临严峻挑战,在优质教育资源稀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前提下,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2003年,蜀山区的老牌名校合肥市第五十中学在新建的大型住宅小区安居苑新村开办了西区,2009年将政务区的合肥市文博中学并入五十中学管理,成为南区;2010年,政务区新建学校交由五十中学管理,成为新区。五十中学成为一校四区的航母级初级中学。
在集团化的实践摸索过程中,通过输出五十中学的品牌、文化、办学理念、管理制度、师资、考核评价办法等资源,以“紧密式教育集团”为主要模式,五十中学探索出一条“一体化办学”的管理机制。五十中学这所名校在十几年集团化办学实践中,从原来一个校区90多名教师近2000名学生,到2016年,发展到2个集团、6个校区、教职工600多人,在校生近万人,成为全省举足轻重的名校强校。
十几年的时间,五十中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真正做到了辐射全区、惠及百姓、均衡发展、领跑全市,在不断扩大中,不是削峰填谷,教育教学质量不但没有滑坡,而且稳步提升,做到了“高位均衡”。五十中学的成功经验,奏响蜀山区集团化办学前进的序曲,在发扬传统中积极创新,使学校原有的特色品牌有更多的用武之地,五十中学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资源共享、优势递增,探索出一条区域辐射带动、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彰显学校特色发展的有效形式,成为蜀山区集团化办学的典范。
蔚为壮观“蜀山路径”助推教育均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蜀山区新建中小学校纷纷落成,参照五十中学名校办分校的成功范例,蜀山区正式以政府文件形式于2016年出台实施方案,采取“优质品牌学校+新校”的方式,由区内优质品牌中小学校牵头承接新建学校,创新管理机制和办学模式,深度推进学校之间合作,全面提高全区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集团化办学正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其中,琥珀中学教育集团的发展格外引人注目,在探索集团化办学的道路上,为了均衡各校区之间的师资力量,集团在内部教师交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中,不仅加大了主城区三个校区之间的教师交流力度,结合各校区实际情况,采取就近融合、远派挂职、驻点支教等形式进一步大力推进教师交流,力争缩小各校区之间的师资力量的差距,以得到集团内均衡化发展的目的。集团还采取校区“捆绑式”联合办学,校区之间教师资源深度融合共享。
2016年-2018年,蜀山区首批成立五个教育集团,分别为合肥市五十中学东校教育集团,合肥市五十中学新校教育集团,合肥市琥珀中学教育集团,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教育集团,合肥市乐农新村小学教育集团。其中,五十中学东校教育集团和新校教育集团分别是由原合肥市第五十中学一校四区各自独立后,东区和新区承带新建校区组建而成的集团。
2018年初,蜀山区教体局邀请上海教科院普教所专家对五个教育集团办学成果进行专项评估,专家一致认为:蜀山区各集团化校关注校区融合、价值认同、理念共识;“一体化网格式”管理方式,条块结合,成效突出;关注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校区间教师深入融合,引领教师成长;各校区优势互补,课程共建共享,丰富的课程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个性学生的需求,实现教育功能的最大化。
诲人不倦“蜀山师长”致力言传身教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提高集团化办学质量的关键。合肥市五十中学,让集团化办学与教师职业发展结合起来,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并通过文化凝聚和有效的师资培训等方面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价值引领来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
1996年,刚从安徽师范大学毕业的张斌来到了合肥市第五十中学。虽然对五十中学老师敬业精神早有耳闻,但近距离接触,还是让他吃惊。不论男女老少,都力争上游,不论多小的活动,都力求做到最好。“那种认真严谨敬业无私,让人印象深刻。”张斌回忆说,当时五十中学教学质量过硬,已有口皆碑,但大家还是铆足劲干,从不服输。
2003年,创立西区,他是两边兼课,上午在东区,下午就在西区。他还特意购置了一辆摩托车,生怕耽误了学生时间。“真正实施一体化办学,资源共享。”张斌介绍,当时,西区的很多骨干都是从东区过去的。2007年,西区几乎与东区并驾齐驱。2009年和2010年,南区和新区成立,又从东区抽调了很多骨干。随后,新区崛起,成为合肥西南最有代表性的学校。“最根本是五十中精神从未变过。”张斌如是说。
壮志踌躇“蜀山未来”聚焦万众期盼
有序推进、均衡发展、注重创新、培育人才……从2003年-2016年的名校试点阶段,到2016-2018年的区域推进阶段,再从2018年发展至今的深化品质阶段,蜀山区已经探索出一条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集团化办学路径,努力办好名校集团化最终实现集团化名校,为破解当前“上学难”、“上好学难”问题做出应有的“蜀山贡献”。
2018年5月,蜀山区政府再次出台进一步深化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更加突出明确在文化建设、教育管理、教学教研、学生活动等方面创建具有蜀山特色的一流集团化办学品牌。在将新建学校交由优质品牌学校管理这一原则不变的前提下,对已组建的五个教育集团进行完善和扩充,调整后共设立11个教育集团,呈现“有分有合有疏有密”的特点。
其中,原有南北两个校区的西园新村小学教育集团拆分,各自带新校区分别成立西园新村小学北校和南校教育集团;将原由合肥市第五十中学南区独立后命名的合肥市五十中南校并入五十中新校集团,集团更名为合肥市五十中学天鹅湖教育集团;琥珀中学教育集团由三个校区扩容为四个校区,将位于蜀山区西北部的望龙中学并入琥珀集团。在“紧密型集团”之外,还有松散型的“集团联盟”——合肥市习友路小学、合肥市翠庭园小学、合肥市奥体小学共同组建了合肥市习友路小学教育集团。这种调整布局、整合优化不但解决新建校发展的需求,更是在某种程度上破解了因城市布局规划不合理、不科学,导致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紧张,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的难题,承载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平衡政务区西南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同时,也为集团进一步的扩容做准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回望来时的路,蜀山区在十多年的集团化办学实践中,区内各教育集团均注重重塑集团内部组织架构,通过加强教师研修,科研引领,培育课程特色和品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共享、联动和创生,是推进校际融合、催发优质教育资源增长的路径,各教育集团校秉承“理念共识、品牌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发展理念,共享优质学校文化,促进校际深度联动,从而创生优质教育资源,在管理上实现同步,在质量上进一步提升,最终实现集团各成员校协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发展目标。
未来,蜀山区将进一步推动多种机制的尝试创新,借助教育体育局的体育资源优势,建设区域内市级体育运动学校和区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联盟,在体育教师、专业训练和文化课师资等方面互补课程共享。同时,在快速提升教育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饥渴的前提下,保持教育“物种”的多样性,允许鼓励一些小而特色的学校葆有生存空间,活泼摇曳地生长。 蔡竹平 於新东 陈旺胜 王骏超
新闻推荐
为了加强学校、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合肥市颐和中学于11月12日,举行了“家长开放日”活动,来自各年级的家长们以饱满的...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