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合肥 今日巢湖 今日肥东 今日肥西 今日长丰 今日庐江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今日合肥 > 正文

点滴热血万般盛情 以爱之名生命奔腾

来源:合肥日报 2019-11-08 11:08   https://www.yybnet.net/

热血是生命的标志,无偿献血是文明进步的标志。在合肥市中心血站,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中既有乐于奉献的采血护士,有无偿献血80次的志愿者,也有默默无闻的后勤保障人员,还有潜心钻研30年的科研工作者。他们都在本职岗位上,恪守一位“血站人”职责,将一腔热血精神“洒”在平凡的岗位上。

“四心”服务爱心人士

保障临床用血

“血站采血护士是卫生系统较为特殊的一个护士群体,我们不是直接面对患者,参与抢救和护理,而是每天面对献血者,采集爱心人士捐献的血液,为生命垂危的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保障,为临床抢救撑起一片蓝天。”陈美梅自2007年调入合肥市中心血站工作以来,在护士岗位上无私奉献,以过硬的业务技能和出色的工作成绩获得了同事和业务主管部门的肯定。

作为一名在血站工作的医务工作者,面对奉献爱心的献血者,把爱心当做自己的信念,苦练专业技术,掌握娴熟的采血技能,更好地为献血者服务。

陈美梅来血站之前,一直在医院一线从事护理工作,有丰富的护理经验和过硬的操作技能。当遇到血管条件不是很好的献血者时,她总是积极主动请战,尽全力一次性完成输血工作,减轻献血者的痛苦和恐惧,安心完成献血全过程。由于血站工作性质特殊,服务的对象有的是病人转变成无偿献血者,对于他们献血前提出的各种要求,陈美梅会尽最大努力满足。

曾有一位前臂被利器划伤的年轻男子坚决要求献血,他说:“我的身体很好,那些划伤对我来说算不了什么,献点血还能促进血液新陈代谢呢。”陈美梅微笑着对他说:“伤口有的已经发炎化脓,血液有可能引起细菌污染,对病人来说就增加了输血风险。” 细心地解释得到了该男子的理解,他也放弃了先前献血的想法。

医院对机采血小板的需求量逐年增多,为保证机采血小板临床供应,陈美梅经常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并尽可能做到随叫随到。有一次,她在下班回家路上,接到单位的紧急电话,几位志愿者前来捐献血小板,为不让他们跑空趟,陈美梅马上赶赴单位。到医院后,得知志愿者还没有吃晚饭,为避免空腹状态下捐献血小板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陈美梅为他们送上面包、点心等,等他们吃完后,才开始采集工作。而等采集完,整理好工作场所,已经是晚上10点多。

鲜红的血液承载着生命,作为一名从事无偿献血服务的医务工作者,陈美梅始终以南丁格尔精神不断激励自己,鞭策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诠释着血站人的责任感与事业心。

血站的后勤保障“主力军”

“深秋时节气温低了,每天顶个光头,你冷不?”“干咱们后勤保障这一行,每天都冲锋在第一线,微信步数都在15000步以上,所以真的一点都不冷。”今年43岁的“光头师傅”蔡兴俊笑着告诉笔者,作为合肥市中心血站后勤部的水电工师傅,他在岗位上一干就是11年。

“其实做水电工每天遇到的事情都非常杂,包括采血车运行用电保障、血站大楼电路维护,甚至还有污水处理站日常维护”。蔡兴俊说,虽说日常工作琐碎,但也让他倍感挑战性。“咱们的采血车是经过改造的宇通客车,设备电路相对复杂,有一次,采血车上的UPS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后来才知道是逆变电源出了问题,这是我工作以来从未遇到过的。一边打电话请教上海车辆改造厂的工程师,一边钻到‘车肚子’底下操作,几个小时后终于成功解决了问题,汗水也浸透了衣服。”蔡兴俊说。

作为后勤保障“主力军”,责任心是重中之重。2017年12月的一天深夜,正准备入睡的蔡兴俊突然接到值班师傅的电话,“血站排污泵的浮球阀坏了,现在水已经快将整个地下室淹没。”听到此,蔡兴俊没多想立马穿上衣服赶往血站。眼前的一幕着实让他吃了一惊,大水漫灌地下室,差一点就要将配电箱淹没。“那样的话会造成整栋大楼电路发生损坏,后果不堪设想。”蔡兴俊二话不说,趟着冰冷刺骨的水,快速走近配电箱,将总闸拉下并打到手动模式,积水成功排出,从而确保了整栋大楼的供电安全。

如今已有一双儿女的蔡兴俊不仅要应对血站大楼的用水用电,同时他还承接了位于新站高新区的合肥中心血站新大楼的水电管线设计的监督工作。“我现在几乎每天是两边跑,但是我并不觉得辛苦,因为血站的工作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蔡兴俊说。

“成为无偿献血志愿者

让我的个人价值得到升华”

“2005年还在读高中的我第一次参与献血,当时很紧张,却成为很有意义的成年礼……”说到第一次献血的经历,文世乐笑着对笔者说。今年32岁的文世乐不仅是合肥中心血站一名护士,同时也是合肥市无偿献血者协会一员。

“真正将献血成为常态化,其实是从2008年开始,正在安医大读护理专业的我,选择在5月12日护士节当天参加学校组织的献血。”此后的两年他每年都会在学校的献血车,进行2~3次献血。

2010年夏天,正在市二院实习的文世乐,遇到一起突发急救手术。“送来的孩子当时才10岁,因为脾脏破裂急需输血,需求量达到了800毫升,恰逢夏季血荒,医院血液库存很紧张,最终还是紧急从市血站临时调血过去,孩子才得以保住一命。”这件事情给了文世乐很大的触动,深知血液在人们遇到危急时刻的重要作用。后来他加入合肥市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每个月都会参与无偿献血。十多年来,文世乐在合肥献血扎针66次,无偿献出全血3500毫升,献出血小板达91个治疗量。而个人累计献血扎针80次,全血3700毫升,血小板达115个治疗量。

文世乐非常细心,日常采血工作中,为了向受众传递无偿献血光荣的意识,他还自发设计了“献血证卡套”等周边产品,同时印有传递爱心的LOGO。“让献血者从内心感受到无偿献血的意义,个人价值得到升华,从而不断奉献爱心,在全社会凝结成一股精神。”文世乐说。

“做科研就是要为临床服务

同时要耐得住寂寞”

戴一副眼镜,说话慢条斯理却非常严谨,这是吕蓉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作为合肥市中心血站输血研究室的一员,她在这个“幕后”岗位一干就是近30年。

“我是1990年从合肥学院毕业,作为委培生来到合肥市中心血站工作。”吕蓉告诉笔者,刚开始她主要做一些基础性研究工作,同时为了熟悉工作流程,也做过采血等最基础的操作。

1995年,吕蓉进入血站的输血研究室进行科研工作,主要是跟着当时的主任学习做课题。“科研就是为临床服务,为患者服务,同时还要耐得住寂寞,对科研难题要有一股韧劲。”吕蓉说。在学习做科研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实践问题,因为输血研究室同样承担着为在合肥的三甲医院,提供血液类问题的咨询及指导工作。“2015年,曾有一位新生儿得了重度黄疸,收治的医院采用各种方法均没有太好效果,有生命危险,便连夜拨打值班电话进行咨询。后来我们连夜赶到研究室,对方医生将孩子的血液样本送来之后,经研究发现是因为母子血型不同产生抗原,孩子体内的抗体破坏了红细胞所致。后来我们对症下药给出指导方案,很快收到了效果,孩子转危为安。”

2014年吕蓉所在团队创立“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高分辨检测技术”研究课题,针对白血病患者在做骨髓移植前的白细胞配型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并荣获当年合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多年来,吕蓉与她的团队曾荣获“合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一系列荣誉。

“曾有血液科的医生向我们反映,有时按惯例给患者输入血小板后,相应指标未能达标;如今我们小组正进行‘血小板选择性输出技术建立及临床应用’的课题研究,希望用2~3年的时间建立起相应的省级标准,以求达到精准输血的目标。”吕蓉说。

自合肥市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以来,合肥市中心血站党委始终坚持把开展好主题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以五项具体目标为抓手,精心组织安排,逐步逐级推进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截至目前,血站党委共集中学习研讨5次,召开形势政策报告会1场,赴红色教育基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3次,赴廉政教育基地开展行业警示教育1次,编发宣传报道23次,开展赴临床调研2次,一线调研4次,与百次献血者交流座谈会1次,与本站职工思想动态交流座谈会1次。

爱心与初心交汇,合肥市中心血站积极推进全市各单位无偿献血活动,让无偿献血成为合肥的靓丽风景,让这座城市成为一座友善、文明、和谐的大爱之城。

新闻推荐

关于2018年度“小微工业企业贷款贴息及担保费补贴”审核结果的公示

按照《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9年合肥市培育新动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实施细则...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点滴热血万般盛情 以爱之名生命奔腾)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